新国学网:文言名篇背后的故事之豪门兴衰(1)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刘生者,湘人,于广州安身立命,购陋宅一所,娶妻生子皆在此。去年6月,觉居室陋旧,无颜接待乡里亲戚,决意装修。装修头目杨师傅,蜀人,问:刘生此宅父母所赠乎?刘生答:我父我母,艰辛劳作,抚我成人,何忍从其手中夺养老血汗钱购房?一砖一瓦,皆我与我妻,一个钱一个钱省将出来的。
杨师傅闻此,叹曰:我装修十余年,常入豪宅,见主人不过年少公子,无寸能,无寸功,却居豪宅,开豪车,豪花钱,豪泡妞,不过寻常嫁娶,无益社会,媒体却大肆报道。人与人,不能比。
刘生笑曰:这是他的福气,我比不得。不比福气,只比力气;不比贵气,只比志气;不比宝气,只比才气。我宅敝旧,然皆我力气志气才气所得,居之而安,身心怡悦,如此足矣,不计较许多。
经历如许,再读韩愈《圬者王承福传》,知繁华未必长久,无愧方是正道,感慨良多。
引子:唐朝转业军人混迹于泥瓦匠队伍
王承福,唐朝首都地区农民,他老爸、他爷爷、他祖宗,都是唐朝首都地区农民。不过到公元755年冬季,他家族的农民史被终结了。安禄山来了,唐玄宗跑了,天下乱了。唐朝皇室打开国库,大发银子,招募11万大军投入战场,王承福知道自家的田是耕种不成了,他扔下锄头,拿起弓箭,步入行伍,转战南北,一去便是十三年。
公元768年,他放弃军衔回到家乡长安。此时,唐帝国的繁荣没有了,他家的耕地也没有了,还好,有门手艺,弓弩手是技术兵种,王承福手脚不笨,他操起一柄镘子,一种粉刷墙壁的工具,靠装修为生。王承福复员回长安的那一年,正是韩愈出生的那一年。
生存方式:没买房,租房住。他根据房租、食品价格的涨跌幅,来决定自己的手工价格。
投资手段:手头结余全投资于福利事业,“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
家庭状况: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刷墙刷了三十年,大概到公元798年,王师傅接受了韩愈的采访。是年,韩愈34岁。王师傅虽读书不多,却有一套独特的人生观,且听采访录音。
韩愈采访王承福师傅录音
吃一份让自己不惭愧的饭 长安豪宅多是浮云
俺老王这么多年啊,就信这句话:有多大能耐,就吃多大碗饭。人就像个碗呀碟呀,有大有小,大的盛得就多些,小的盛得就少些(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
你吃哪碗饭,就要对得起那碗饭,千万不要对不起你的饭碗,不然老天爷就会生气,一生气就会让你遭殃的(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因此啊,俺老王就怕天谴,一天也不敢放下俺的生产工具去偷懒,而是老老实实糊墙,老老实实吃饭。
韩记者,你问俺干吗不跳槽做白领,俺觉得俺是个干蓝领的命,费心思去指挥人,跟人尔虞我诈,俺没把握。糊墙装修这活,干着心里踏实,那效果看得见,摸得着,吃着这碗饭心里不惭愧(吾心安焉)。
韩记者,你问俺有没有装修过豪宅,当然有,我拿着我的涂墙工具,进入豪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见的世面大了、多了,这感慨可就深了。
有些豪宅,去过一次,再去一次,居然变成废墟了。
有些豪宅还持久些,去过两次、三次,还能坚持着,可下一回再去时,还是免不了浮云的命运,也成废墟了。
俺说呀,这长安豪宅,多是浮云。
豪宅变成废墟,总得有个原因吧。为什么呢,俺老王问这些豪宅的邻居:这么好的宅子,咋就废了呢?答案啊,也逃不出下面几种。
一,主人被正法了。“刑戮也”。
二,富一代死了,富二代富三代守不住。“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
三,人死,财产归公了。
这豪宅的兴衰,俺老王看得多了,也做个总结。这些个豪宅的主人,要么就是吃着这碗饭却对不起这碗饭,遭天谴了;要么就是智商和情商实在配不上这份富贵,被淘汰了;要么就是物超所值,所住的宅子超过了劳动所得,被重新分配了……
俺见得多了,想得也多,心里也悲催,这些废弃的豪宅便是俺的人生借鉴,一定要吃碗踏实饭。因此选择糊墙装修这份自己擅长的工,把它做好,心安理得。
韩记者,你问我为啥不讨个老婆生个孩子,哎呀,俺能力低,收获也微薄,哪里有心思去养活老婆孩子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名篇,文言,兴衰,豪门,故事名篇 文言 兴衰 豪门 故事
下一篇:汉唐石刻:中国式的纪念与记忆(1)||上一篇:国学大师梁漱溟守墓人:只想让先生的墓干净点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