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初,没有偶像崇拜。为什么传到中国以后就变成崇拜佛像呢?
净因法师:佛教从古到今,都是对人精神的一种提升,思维的升华与转变,转迷成悟,这是真正的核心。刚开始的教义通过口口相传,到公元前二世纪,就有佛像出现,所以拜佛不是从中国开始拜的,印度就有了。
泰国人拜不拜佛啊?我不认为泰国的佛像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明帝永平年间(约公元62年),汉明帝夜梦金人,晚上梦到神人,满身金光在朝廷大殿飞绕。然后派人去印度取经。说明佛教传到中国之前,已经有佛像了。
那么,为什么开始没有佛像,后来有了呢?
因为佛教里有的道理太抽象,一般的人很难理解。比如,慈悲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长篇大论讲解,你也很难理解。但有了观音菩萨代表慈悲,一下就能明白了。就是把本来抽象的一种美德或哲学思想的概念拟人化,形象化。
兰溪:印度的观音菩萨是男性形象,为什么到中国变成了女人?
净因法师:唐朝之前观音菩萨以男性形象出现的居多,但到了中唐以后,观音菩萨形象逐渐转变为女性型。有趣的是,观音菩萨的塑像为什么很少有少女的形象呢?少女不是更动人吗?为什么是结了婚的中年妇人的样子呢?这涉及观音像变性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是有的,但是无条件的爱是少的。男女之间的爱看起来是无条件的,其实是有条件的,一个男孩爱一个女孩,肯定是要她嫁给他,对不对?但有一种人的爱是无条件的,就是母亲对子女。观音形象的变化正是藉母爱之伟大让你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慈悲。那么,在文殊菩萨面前观想,什么是智慧呢?人生有很多问题你想不清的,就像一团乱麻,有智慧了马上就可以解决,快刀斩乱麻。
当初造像的真正目的在这里。
后来,在民间也开始造像,民间信仰把这种高深的理论又功利化。给观音菩萨奉上一个大西瓜,便够胆要求观音菩萨让儿子考一百分,变成了生意式的交换,这是民间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民间有人崇拜偶像,是真的。但这不是拜佛的本意。
兰溪:明白。
净因法师:民间信仰,把高深的理论简单化了,民间传播,需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不是佛家所说的因果的本意,是把因果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老百姓知道,这没有什么坏处,因为对老百姓有帮助,老百姓可以这么理解。但它不是因果的全部,用这个反过来攻击佛教那是蠢的。
总会有人说我们搞偶像崇拜,我说我们真的没有啊,民间有,没关系啊,人家高兴这么做,我们也不能阻止啊,拜总比不拜强。
他就说这就是我们佛家的,但民间不归我们佛家部门管啊,他就说,拜了佛就是你家的。搅不起,呵呵。(兰溪)
关键字: 内容标签:谁在,保佑,佛教文化谁在 保佑 佛教文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