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人道要向天道学习,追求“诚”,“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后人再发挥,就说人要讲究诚信,讲理论实际的统一,讲言论与行动的一致,讲表里合一,讲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奋斗。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与孟子的观点有什么关系呢?我要作一些论述。 《周易》提得很清楚,君子归根到底要学两门学问。一门是“天文”,就是用观察来了解天道的运行。在古代,天文是很特殊的学问。如果不了解天道的运行、时序的变化,不掌握春夏秋冬的变迁规律等等,农业生产就搞不好。另一门是“人文”,就是学习社会的道理、社会制度和观念以及人自身的道理。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既要把自然科学学好,又要把人文社会科学学好。
古代原创性的文化之一的道家,像老子、庄子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呢?他们认为人道要向天道学,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老子说得很清楚,天道运行是“自然而然”。天道既然是自然,人道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所以要“无为”,就是不要用很多人为的东西强制地把人生紧紧束缚住。你看,太阳普照大地,人们都讲太阳把光明给了我们。但是老子不这样讲,他说,太阳普照大地,把光和热给大家,它应该如此,这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么国家的统治管理者也应该为人们服务,“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也是自然而然。应该这样才对。老子讲“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说不要超越自然允许的范围,成天搞那些繁琐的东西,使老百姓骚扰不堪。
儒家又是什么观点呢?儒家认为天道高高在上,天道是人道的放大。你只有了解人性,才能了解天性是什么。比如孟子讲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这是与道家不同的。但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最后都是希望把天性与人性统一起来。能不能用一个名词,或者一个范畴,把上面所讲的都联系起来呢?
这个名词,孟子找到了,就是“诚心诚意”的“诚”。在孟子之前,战国中期孟子的老师子思在《中庸》里就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你看,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到什么时间就有什么样的气候变化,周而复始地按规律运行着。有没有哪一天停止了呢?正像英国诗人雪莱讲:“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迟早会来的。这就是“诚”,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永不停息地在运行,而且这种运行不需要任何虚伪的外衣,表里是合一的。那么人道呢? “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讲,人道要向天道学习,追求 “诚”,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后人再发挥,就说人要讲究诚信,讲理论实际的统一,讲言论与行动的一致,讲表里合一,讲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奋斗。
《孟子》书里没有“境界”这个词,但是书里有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它也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德境界。这里,我特别要提到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马先生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经过周密的调查,发现新中国的人口过多,应该推行计划生育。他就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以代表的身份提出了提议。据说非但他的提议没有被接受,他还被扣上一个帽子,说是一个“新马尔萨斯”出现了。北京大学院里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亲朋好友就劝马先生,说这个情况不太好,您能不能先做一个检讨,不管是真检讨也好,假检讨也好,先过了这个关再说。马先生就说,我提出的是科学的理论,是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不会做一个字的检讨。
在最困难的时期,马先生引用了《孟子》的一句话来鼓励自己——“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个“浩然之气”就是境界。这个境界有哪些内容呢?第一个就是“夜气”,就是夜间的气。夜深人静,人经过休息,排除了日间的烦恼,神志非常清醒,心气非常平和,能够用理智判断分析一切。所以孟子就把这种心境称为“夜气”。白日之气不行,太浮躁,诸事纷扰,人安静不下来,非常容易冲动,心理不平衡,甚至使人四肢麻木、浮华虚伪,甚至使人心灰意懒。孟子讲“夜气存而勿失”,就是说要把夜气保存起来,不要让它失去。这是他自己的经历,就是要在平和的心境中,而不要在浮躁的时候去处理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一切。这是人生很重要的经验,在座的各位可以借鉴。第二个是从政治意义上讲的,就是“正气”。孟子解释“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这种气是用正义培养起来的,把许多道德集中起来的一种精神状态,没有力量可以克服它,它是最强大的,而且充满上下四方,无处不在。
“浩然之气”的第三个意思是“大勇之气”,就是指真正的勇敢。孟子讲,古代有一个人北宫黝,他培养勇气,他的皮肤被矛刺,眼睛被扎破了,再痛也不为所动。而且这位北宫黝先生不畏强权,国君骂他也一定回击。孟子还举了一个人,叫孟施舍,他培养勇气的方法又有所不同。孟施舍也很勇敢,他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仍然保持冷静的精神状态。这样讲,在北宫黝和孟施舍身上一定体现了“浩然之气”吗?孟子讲“非也”。这都是匹夫之勇,是意气用事,和我所讲的 “浩然之气”还比不上。真正的勇敢应该建立在正义信念的基础上。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有标准。孟子讲 “反身而诚”,这种 “诚”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勇敢。 “诚”的境界有没有具体化呢?有的,就是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朋友们,当你在人生道路上因为遇到一些挫折、不如意而感到失望的时候,我想孟子的这种思想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种很好的精神境界的范本。这种精神境界是理性的,而且它有美感,是把知识、理性、信仰集于一身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是没有时间限制的,两千年前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多少体验到了这种境界、乐趣,我们说 《孟子》这部书和我们当代人生还是有联系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去运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孟子,生活孟子 生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