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各方热议国学私塾教育 老式教育能否撑起传统(1)

编辑:秋痕 来源:羊城晚报
 
各方对私塾的教育理念、教育状况展开了激烈争鸣———既有赞同的,也不乏反对的,但更多的人是抱着中立、质疑的态度来观察,大家都在心里挂了个大大的问号。
譬如:有观点认为,私塾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值得重视和研究;也有认为,私塾让家长们看到了另一种教育的可能性,增加了家长选择的空间,也让孩子有机会面对文化传统;亦有人批评私塾是教育的倒退,拿着孩子们当试验品,风险相当大……
为此,羊城晚报广集各方声音,呈现给读者,以期引发大家对私塾教育的进一步思考与讨论。

力挺派
观点: 私立学校向来就是教育改革的火车头
1997年中国已签署联合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2001年2月批准该公约。此公约明确规定:父母可以为儿童选择符合他们宗教和道德信仰的非公立学校。因此,私人办学和家长为子女选择非公立学校的权利必须受到尊重。
教育本就应多样化,百花齐放,所谓是否主流不重要。以教育改革来说,对私立学校而言,法律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做,相对而言,法律没有授权的公立学校就不可以做。因此,私立学校向来就是教育改革的火车头。目前,这类的私人办学有很多困难, 教育部门审批很严,要求很高。
为了保护学生和家长权利,私立学校应依法办理开办手续,接受政府的监督,否则学生和教师的权利有可能受到侵犯。我注意到,明德堂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请的教师没有相应资格,这也是违反教师法的。毕竟教师不具备应有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受教育权就会受到损害。(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袁征)
观点:私塾一定能够赢得真正的未来,尽管它现在还不起眼
中国的教育被绑缚在私塾上有很长一个时期,清末民初兴起的新学,才使教育走出传统囚笼而步入近代教育体系。就男女平等、重视自然科学等方面而言,新的教育制度功不可没。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种教育制度把学校作为主要载体和“加工厂”,成批量地生产着“产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竭力追求激烈比拼,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当下我们教育制度的这些毛病,让很多人俯首就擒,但也有人警醒和抗争。《在锯齿中爬行》和《别墅里的私塾》所描摹的实情,好比是一群醒悟者,拿着手术刀,正在医治现代教育的创伤和弊病。新生事物起初总是不被人看好和赞同,这种注重强化国学以端正学生的品行和甩开沉重课业负担的私塾,使得学生在轻松中成长的做法,一定能够赢得真正的未来,尽管它现在还不起眼。(北京大学博士 王玉云)
观点:私塾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基础教育,中国现在一定要加强
一定要大力地办私塾,开展经典教育!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文化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应该被传承下去。在这一代中国人的手里,不能再丢失传统文化了!私塾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基础教育,中国现在一定要加强。诵读经典是一种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因为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打好语文底子非常重要。孩子在3-13岁这一年龄段记忆力非常好,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店了”,应该让他多诵读经典,开发右脑。即使是像杨振宁、李政道那样的大科学家,他们都是从小读经典长大的!(国学教育推行者 郑千一)
观点:当下的教育体制带来了许多教育的“不幸福”
当今社会是多元的,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多元的,但当下的教育体制限制了教育的多元发展,统一的高考带来了千校一面,整齐划一的基础教育,也限制了家长和学生的多元需求,浪费了很多生命,带来了许多教育的“不幸福”。私塾教育完全有必要办下去!(广州学品教育咨询 王永江)


关键字: 内容标签:私塾,教育,老式,国学,撑起,各方,热议,传统私塾 教育 老式 国学 撑起 各方 热议 传统
下一篇:王阳明主张自我批评 把私欲比作地上尘||上一篇:各方热议国学私塾教育 老式教育能否撑起传统(2)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