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美学视角下的关汉卿剧作

编辑:秋痕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汉卿名剧赏论》这部关剧研究的最近成果同时也是戏剧美学研究新著,是李汉秋先生与其爱女李韵合著。李汉秋系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的高材生,北大中文系55级是一个非常卓越的特殊群体,为学术界贡献了一批顶尖级的学者专家。我们都还记得北大中文系55级同学编著的红皮的、四卷本的《中国文学史》,李汉秋当时就是元曲部分撰写者之一。在其后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元曲一直是李汉秋最有心得的专攻领域之一。50年来痴心不改,与时俱进,成为这个领域中屈指可数的著名学者,且是中国关汉卿研究会的副会长。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李汉秋一直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在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材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因而获得了首届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李韵系中国戏曲文学专业科班出身,女承父业,踵事增华。此番父女联手关剧研究,真是一段佳话。
关汉卿是一位世界文化名人,是伟大的戏剧作家,他的诸多经典戏剧作品,成为可与莎士比亚的戏剧经典相辉映的东方文化明珠。其穿透时空的美学力量,是罕有其匹的。在古代文学领域里,关汉卿算不得什么“冷门”,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填补空白”。而在我眼里,作者所以将关汉卿的经典名剧作为研究对象,压根也没有这样的“奢望”;恰好相反,拜读了李汉秋的大稿后,给我启示是在于,如何能对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做出唤起时代性审美感知的诠释,这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又是古代文学研究的提升途径。
此著不追求浅显层面的逗乐之趣,不走媚俗的旁道,而把目标定在审美层次上。从美学的视角来透视关剧名篇是这部著作的基本角度。这不仅为经典的诠释与再创造提供了理论支点,使得我们对关剧一些经典名篇有了不同于一般的戏剧戏曲学的理解,同时,又以这些剧作的个案典型,深化或丰富了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
《〈窦娥冤〉的悲剧艺术》一章,可说是以窦娥为个案而对悲剧内涵的深入思考。《窦娥冤》是典型的悲剧,其悲剧冲突,并不是来自于不可抵抗的命运,如《俄底浦斯王》那样,而分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本书作者对于窦娥的悲剧冲突,并没有置于命运的手掌之中,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其中的社会根源。通过对《窦娥冤》的细致分析,作者强化了悲剧冲突的社会因素。书中所言的“窦娥悲剧的必然性是实际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必然性,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植根于元代的社会现实之中,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毁灭窦娥的是整个黑暗的社会,而不是哪一个个别的人或偶然的事件。”李汉秋在整部赏论中,突出了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对关系,尤其是对偶然性的重视,这是对以往的悲剧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因为在传统的悲剧理论中,必然性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无论是黑格尔的还是恩格斯的悲剧理论,都贯穿了这种必然性的理念。而在我看来,艺术创作固然是以必然性作为内在的逻辑的,但是偶然性的功能和作用是决不可以忽视的。偶然性才可以带来了作品的诗意存在,才能使人获得审美快感。
作者在对关剧的艺术分析中,客观地把握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且更为彰显了偶然性在创作中的特殊意义。在悲剧中的偶然性固然有其独到的价值,在喜剧中的偶然就更是“主角”了。《关汉卿喜剧综览》这一章,就通过对有关喜剧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关氏喜剧的融通分析,将偶然性提升到了喜剧的主干因素。这一部分重点分析《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诈妮子》、《谢天香》、《金线池》等关氏喜剧经典,由此也客观地彰显了关汉卿作为喜剧大师的世界性地位。作者不是抽象地谈论偶然性在喜剧中的意义,而是通过对《望江亭》等喜剧名篇的深入解读,指出了偶然性所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偶然性这个意义下,误会对于喜剧冲突的情节发展所发挥的功用是非常突出的。作者是在与悲剧对比中对这些喜剧名著进行分析的,认为喜剧是将严重斗争轻松化、谐谑化,并揭示出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变形、夸张和荒诞等。这些理论上的建树,不是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来的,而是从具体的作品中发掘出来的,因而是特别中肯的。
(张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剧作,美学,视角,关汉卿剧作 美学 视角 关汉卿
下一篇:王蒙讲《红楼梦》:终于明白“宝黛相见”为何摔玉||上一篇:国学变身舞蹈 山西上演《弟子规》舞蹈专场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