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知的最早版本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刻本。书名《金瓶梅词话》,1931年在山西介休县被发现,由北京文友堂太原分号购得,后归北平图书馆收藏,现为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典藏。1933年孔德学校图书馆主任马廉先生集资,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影印了一百部该刻本。1949年后首次印行的1957年毛泽东批准版,即是影印1933年版,以文学古籍刊行社名义印了二千部,只供省军级干部阅览,连学者教授亦难问津。《金瓶梅》现有的另一版本系统,是崇祯刻本,书名《原本金瓶梅》。张竹坡评点本依据的,就是这一版本。崇祯本是万历本的修改本。所谓修改,主要是大量删减了词话本中的曲词,使之更靠近散文本小说。情节上,词话本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 潘金莲卖弄风月》,散文改成《西门庆热结十兄弟 武二郎冷遇亲哥嫂》,让西门庆抢先上场;八十四回中删去吴月娘遭劫被宋江所救一段,删得都有道理。五十三回、五十四回亦不同。回目都改得工整了,方言也改得通行了。也有误改之处。张评本对崇祯本也有小改动,另添有《竹坡闲话》、《金瓶梅寓言说》、《苦孝说》、《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冷热金针》等总评文字,每一回之前有回评,文内有眉批、旁批、夹批。张评本《金瓶梅》的影响和流行,就如金(圣叹)批《水浒》和毛(宗冈)批《三国》。
张批,有胡批乱批迂腐之批,也有很新鲜很现代之批。比方,他以为不必着意追问作者出处,说“何不留此闲工,多曲折于其文之起尽哉”?属于文本研读派。
《金瓶梅》的作者,至今亦无定论。最早便有“嘉靖年间大名士”、“世庙时一巨公”、“绍兴老儒”等说法,统一之点就是非大手笔不足以完成这一部巨作。“绍兴老儒”是袁小修在其日记《游居柿录》贡献的说法,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儒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荡风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馀影其诸姬。琐碎中亦自有烟波,亦非慧人不能”。指出《金》有所摹本。虽然尚不能找到更确切的证据,但这样一部大书,这样丰富的事迹人物,这样细碎不苟的笔墨,应该是有相当的原型参照的。否则凭空捏造出一个偌大的家族故事,近于神话了。既有摹本,“亦非慧人不能”,这里不存在冲突。曹雪芹有家族真迹参照,并不影响其绝世本领。
《金瓶梅》抄袭了不少曲词、戏剧、话本,但都是枝叶的,主干的故事却是自创。主脑人物中,当然有借自《水浒》的。《金瓶梅》是从《水浒》横生枝节,另行编撰。
《水浒》是男性的世界,女人尽无光彩。梁山几员女将均乏女性本色,而且一种嘴脸。梁山之外的女人,皆邪恶刁钻淫荡,如阎婆惜、白秀英、潘巧云、潘金莲等。对女人,《水浒》似乎深恶痛绝,《金瓶梅》又将这一形势推向极端,女人大世界,那许多女人竟无一个好的。男人虽多是坏臭之蛋,到底也有几个好人。张竹坡总结说:“有一个李安,是个孝子;却还有一个王吉庵,是个义士;安童是个义仆,黄通判是个益友,曾御史是个忠臣,武二郎是个豪杰悌弟。”
《金瓶梅》所写固然都是不好女人,却能写出上下左右高低,尽写出她们各自的不好来,真是了不起。《金瓶梅》于杜撰对话一项最有本事,尽用女人的自家口吻来交代呈示她们的各自禀性,她们的各怀心事、心口不一。语言之泼辣鲜活,潜台词之层次丰富,是戏剧大师才写得出来的。而且,尽用白描和对话,写尽诸色,却尽可能不另加褒贬,这份自信和耐心,也令我们吃惊。
脂粉堆中,自然还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最为要紧,《金瓶梅》如此这般:全书一百回,一至九回,算是序幕,到武松误杀李员外,西门庆跳窗逃走为止。这一跳,跳出《水浒传》;十至七十九回,才是正文,到西门庆之死为止;八十至一百回,算是大结局。潘金莲是无可争议的女一号,在序幕中的戏份就很重,到正文更是无以复加,举手投足直延续到大结局,八十七回被武松杀死,才告了断,却还时时受到陈敬济、庞春梅的缅怀追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用意,何在,和尚,性描写,方许读用意 何在 和尚 性描写 方许读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