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归去来兮载欣载奔 中国人伦文化中的乡愁情结(1)

编辑:秋痕 来源:广州日报
 
 
 
清 华嵒 《归去來兮图》


史上那些归去来兮
回乡,是中国人伦文化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归思欲沾巾,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总是伴随着那些暮春,那些落日,那些明月,在古典的烟波江上迷离着,荡漾着。
若说古典的乡愁是迷离的,那么如今的乡愁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这些乡愁的始发站,每逢春运,每日如长坂坡上80万曹军,金戈铁马般杀奔乡愁的终点站——各自的家乡。这样的乡愁,成了一年一度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我作为乡愁大军之一员,辗转于古典和现代之间,个中滋味如何,且听末将在百万军中杀一个来回之后,娓娓道来。
归去来兮,春运又临兮。故乡田园不曾荒芜,满嘴乡音不曾荒芜,荒芜的是三径上的脚印,父亲坟茔前的杂草。何须归去兮?户籍在此广州,工作在此广州,衡宇在此广州,妻室儿子在此广州,乡关何必归?归乎,归乎,血脉在彼故乡,旧屋在彼故乡,祖坟在彼故乡,亲情在彼故乡,初恋在彼故乡,口舌胃口的偏好也仍在彼故乡,何不归去?
归去来兮,一票难求兮。幸亏有此高铁,千里只是两炷香(一个时辰)。在广州南站,手中一票定而复退,退而复定,当日购票可当日走,真可谓悟以往犹可谏,知来者尚可追。归程如箭兮。五千年乡愁,在一箭又一箭的飞驶当中被压缩,被简化。嗖,已过张九龄故乡:韶关;嗖,已过王夫之故乡:衡阳;嗖,已过齐白石故乡,湘潭……高铁快得不讲道理,两炷香后,眼前已是朱熹讲学的那座山头,是毛润之所见的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头。高铁转高速,又两炷香,已是曾国藩故乡,蔡和森故乡,也就是我故乡。
归去来兮,衡宇犹存兮。载欣载奔,暮光熹微,携幼入室,有酒盈樽。门前鸟雀噪,归客千里至,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土产兼乡情。虽然坐的是21世纪的高铁,然而,4世纪陶渊明的乡愁,8世纪杜工部的乡愁,我都感同身受。虽非双溪蚱蜢舟,但只恐飞一会儿的高铁子弹头,也载不动许多乡愁。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归去来兮,人伦,乡愁,中国,情结,文化,载欣载奔归去来兮 人伦 乡愁 中国 情结 文化 载欣载奔
下一篇:安溪文庙"拜孔圣授红蛋" 上千学子行"入泮"礼||上一篇:刘心武续写红楼书稿网络流传 行文酷似原著文字(1)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