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互联网与国学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晨报
 
【核心提示】:感觉是相通的。在潘多拉星球,人与马、大鸟、森林是能沟通的,能相互感受节奏、传递能量。森林里每一棵树也相通,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和传递能量。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万物齐等、能量相融相通的思想。
 
俺的梦想是用下半辈子做一件事:打通互联网与国学。把中医、庄子、佛陀们的思想跟最前沿的网络实践结合起来。
《阿凡达》讲的就是庄周梦蝶。庄子睡觉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却心生疑惑:到底是我庄子睡觉梦见自己变成蝴蝶,还是我蝴蝶睡觉梦见自己变成庄子?男主人公在潘多拉星球变身阿凡达生活了一段时间,一回到现实就痛苦不堪,他自言自语:什么都是颠倒的,仿佛潘多拉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忘记了以前的生活,忘记了我是谁。这两个东西讲了一回事。
接下来《盗梦空间》把这个故事又讲了一遍。女主人公意识到梦境才是现实,而现实的一切包括2个孩子都是梦境。男主人公的职业是件很酷的事:把一个念头植入梦境,那这个念头会自然长大、主导你的思维,最后甚至颠覆现实。这两部电影所表达的西方最前沿的思想,就是2500年前的庄周梦蝶。你也许跟俺一样遗憾:中国人为什么要从西方电影里悟到自己祖宗的东西?
也许没去过潘多拉,也没被盗过梦,不过你有互联网。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已经让很多人沉醉,不是吗?被网络游戏俘获的年轻人,拿着刀在现实生活中砍人,被审讯时说:我想发泄掉在网游中的怒气。在网络社区里,我们习惯了买一件衣服,一朵鲜花,装扮自己的虚拟小屋。有日本青年与虚拟的网络小姐结婚。对他们而言,网络才是现实。网络就是潘多拉。
互联网上所有一切,都是0和1组成的一段代码,一个指令下去,就永远消失。它只不过是我们心中的一种感觉。佛家讲:现实中的一切又何尝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们所能看到摸到的这个物质世界的一切也都是不存在的。用物理术语来说,物质世界是由波或者场,也就是振动产生的。这个波就是我们的念头,也就是一种感觉。
但感觉是相通的。在潘多拉星球,人与马、大鸟、森林是能沟通的,能相互感受节奏、传递能量。森林里每一棵树也相通,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和传递能量。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万物齐等、能量相融相通的思想。要达到这点,需要人与物、物与物之间频率接近,才能“同频共振”。每个阿凡达都要去寻找那一只属于自己的鸟,也就是寻找那一只跟自己频率接近、能有共振的鸟。
在阿凡达们共同向圣母祈福拯救女科学家时,他们每个人之间都相互连接、辫子都与地连接、再与树根和神树连接。这种能量促使女科学家终于感受到圣母的存在,说“她是真实的,我与她同在”。这个互相连接的体系就是今天的互联网,连接计算机和在计算机背后的人以及物联网,连接所有机器。而圣母就是这个联网体系所催生的高级智能,一个超越于所有个体之上的群体智慧。
说到高级智能和群体智慧,必须说到社交网络如Facebook和微博网络如Twitter。Facebook的未来就是“人类的大脑”。它掌握了所有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链条,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私人交流和爱憎好恶。它能知道每时每刻人类整体的思考。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Facebook上有几十万人把个人状态改为“单身”,再有几十万人改成“结婚”,几十万改成“恋爱”。我们因此知道:节日在考验人心的脆弱。那些状态调整就是一夜狂欢的真实后果或者心态变化。
Twitter的未来就是“人类的脉搏”。一群拥有影响力的人每时每刻向大众传递自己的想法和正发生的事实。大众在接收之后又反馈、转播并加强了这些想法和事实。思维接近、臭味相投的小众之间同时实现了随时随地的思想交流。这个系统就像整个身体源源不断接收到来自心脏的供血,而邻近的肌体器官之间又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血液进行养料交换并排出毒素。
都说Twitter这样的微博是单向的,其实它也是双向的。不管天远地遥只要臭味相投,一句话就接通。


关键字: 内容标签:互联网,国学互联网 国学
下一篇:中华文化智慧为何化不掉社会的乖戾||上一篇:科技解国学:"人之初,性本善"程度因性别而异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