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九偏之材,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
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刘邵《人物志·第三章·第六节》
译文:在辩论中有人以理胜人,有人以辞胜人。以理胜人者,理据充足,黑白分明,就连很细微的地方也解释得很清楚;以辞胜人者,通过诡辩在言辞上获胜,用花言巧语掩盖事实的真相。通过言辞获胜自然也就失去了真正的道理。
“九偏之人”在辩论时,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种持相同意见;一种持相反意见;一种则是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持相同意见的人,彼此明白对方的意思;持相反意见的人,都说对方是错误的;既不相同又不相反的人,其意见模棱两可,故意显得恢宏通达。
所以善于辩论的人,围绕理据充分的部分进行辩论,当他发现对方听不进去或无法说服对方时,不会强行要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先说对方爱听的话,取得对方赞同之后,再把对方逐渐引到自己要讲的内容中去。不善于辩论的人,与别人辩论时,不是坚持相反的意见,就是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但往往适得其反。
善于比喻的人,能举一反三,用简明扼要的几句话就能说清楚复杂的事情。不善于比喻的人,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却连一件事也说不清楚,自己不知所云,别人更是听不懂了。
以辞胜人、不善接论和不善比喻是辩论中常见的三种失误。
解释:刘邵认为“九偏之人”在与别人辩论时往往有“三失”:以辞胜人、不善接论和不善比喻。以辞胜人者花言巧语太多,找不到真理;不善接论者强行要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但适得其反;不善比喻者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别人越听越糊涂。刘邵提醒人们在辩论时要避免出现这三种失误。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学,辩论,实用,技术国学 辩论 实用 技术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