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论道强调道不离器,注重人伦事务的实践,其论学又力黜空虚而归于实用,以期有补世用,故其对于当世之务颇为关注,既能掌握根本,又能揭举当时弊害之所在。如其论治道,以为礼乐教化为致治之本,其重要性远胜于政刑,其言曰:“按孔子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初不及政刑。……今以礼乐刑政融会并称,而谓其不二,则论治之浅莫甚于此。其舍礼乐不用而以刑政为极功,儒者之过也。”(《习学记言·礼记》)
叶适反《乐记》之说,强调礼乐远在刑政之上,可见其见实能上接孔子之意。又如其论财计云:“夫聚天下之人,则不可以无衣食之具。衣食之具或此有而彼亡,或彼多而此寡,或不求则伏而不见,或无节则散而莫收,或消削而浸微,或少竭而不继,或其源虽在而浚导之无法,则其流壅遏而不行。是故以天下之财与天下共理之者,大禹、周公是也。古之人未有不善理财而为圣君贤臣者也。”(《水心别集·财计上》)再如其论军事云:“自古两敌相争,高者修德行政,下者蓄力运谋。”(《水心别集·患虚论》)“夫法所以用兵,而兵之成败不专在于法。若必以法为胜,则蚩尤、桀、纣若林之旅,岂其皆无法哉?且项羽之于汉高,尝百胜,一败而亡,岂汉一日而有法哉?”(《习学记言·太宗李靖问答》)叶适认为如果能修实德,行实政,则上下和气融洽,近悦远来,可以变弱为强,屡战不屈。
由以上所述论治道、论财计、论军事等可以看出叶适对于当世之务颇为熟稔,且能提出迥异于时儒的见解。尤其可贵的是他还勇于指出宋代集权法密之害,掌握到当时国家积弱的症结,曰:“国家因唐、五季之极弊,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虽然,岂有是哉?故人材衰乏,外削中弱,以天下之大而畏人,是一代之法度又有以使之矣!”(《水心别集·始论二》)前人虽不乏反对专制集权之非者,然大抵是就君王的淫暴、政事的烦苛、民生的疾苦等方面立论,至叶适才专就制度加以探讨。过度集权的弊害若不排除,就算是有仁君贤臣,也难免陷于苛细扰民而无法致天下于安定。由此可见,叶适抨击专制法密之害,实能批却导窾,深切问题的最大关键。
在理学盛行、举世风从的时代,叶适本其注重思辨的精神与不盲从偏信的态度,反对理学末流的空谈心性,一方面提出对“道”的看法,认为只有在人伦事物上才能掌握道,而对于道最重要的是实践而非为其下定义,此与孔子的中心思想仁不注重言说而强调落实于日常生活当中如出一辙。另一方面则从思想的立场,致疑理学家所依据的《大学》、《中庸》与《易传》,来推翻理学所建立的道统之说,此与《孟子·尽心下》末章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从尧、舜到汤、文王、孔子,不论是见而知之或闻而知之者,皆未述及曾子、子思,也有近似之处。有立有破,期能补偏救弊,处心用意实相当可取。
从另一个角度观之,道虽然寓于器,但器所包范围甚广,如不能具体指言或定其本末先后,则亦难以掌握。叶适曾说:“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水心文集·赠薛子长》)语固不差,然所谓的统绪究竟何所指?他并未明言,反不如理学的道统说易于明了。则其建设树立者似嫌仍有所不足,而无法让人充分理解遵循。另外他对《大学》、《中庸》、《易传》,以至于孟子的攻驳批评,是否皆属谛当?可能还有相当大的商榷空间。
在义理上,叶适虽披坚执锐,想要攻陷理学之阵,却不能如其所愿。然而对于当世之务,他则有相当的识见。如前所述,叶适论治道,拳拳服膺孔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教,强调礼乐教化的重要;论财计,则认为天下之人不能无衣食之具,而颇注重民生物资的供应,主张善于理财才是成为圣君贤相的先决条件;论军事,宣言“非知德者不足以言兵”(《习学记言·司马法》),以为用兵的根本乃在于仁义政事,与孟子的“仁者无敌”之说,可谓如出一辙。尤其令人敬佩的是在其所处的集权法密时代,敢于指出专制的弊害之深,提出分权而治的理念。
叶适之学诚主于实用而颇注重功效,他深知仁义不至,政事不立,并不能成事,对守御之道虽极为措意,然其根本则又在于节用减赋,以宽民力,其意在于修边而不急于开边,整兵而不急于用兵。综观上述叶适所论所行,既深悉于实务,又蔼然儒者之言,虽程、朱等理学大家亦未必过之。其对于当世之务的关切之深,至于不觉感慨而言之,其心情意概,更是值得我们敬佩。
宋朝形成南宋偏安之局,之前的失宜举措有变本加厉之势。再加上理学兴盛,重于心性的讲究,对于实际事务难免有所忽略。所谓天下病虚则救之以实,遂激发浙东功利之学的兴起,其中以永嘉诸子在立身行己方面既无惭德,而尤注重探讨制度。永嘉诸子之中,又以叶适既精于制度,又能言义理,成为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并与理学的两大支朱、陆相抗衡。其所建立思想的主轴,从强调“道不离器”而措意当世之务,既能建立理论的基础,又能依此基础发展为对实际事务的关切,同条共贯,脉络厘然。(董金裕)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家,事功,之学儒家 事功 之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