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是文化的奢侈品,然而这种奢侈却不以金钱来衡量的,更不是金钱买得来的。
其实,雅之于生活中无处不在,而雅的创造与体味是靠自身去发掘的。读书为文,处世交友,琴棋书画,饮馔服饰,举止言谈,甚至与外部环境的交融,春花秋月,逭暑消寒,无不与雅的韵致形成一种完美的结合。同样一个事物,于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感受,原因就是审美意识的不同。雅的营造并非是物质和环境的展示,更多的则是来源于自身的审美理念。我们常讲“雅趣天成”,并非是说雅趣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喻之没有雕琢的痕迹,是一种深厚文化积淀所蕴育的自然流露罢了。雕琢之美并非不美,《文心雕龙》就曾说过“以心为文”,“以雕缛成体”的情本理论,艺术与文章一样,同样要注入真挚的情感,但也少不了悉心的雕缛,这种雕缛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品格高下、趣味雅俗,以求达到“雅趣天成”的境界。诗有诗品,曲有曲品,艺有艺品,人也有人品的区分。雅的追求,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一般而言的俗,当指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与雅并不相干。但相对于雅而谓之的俗,则是趣味的低下,粗鄙和平庸。这种鄙俗和庸俗又往往以雅的面貌出现,以适应缺乏审美意识的人群,这就是我们说的雅中之俗。其实,真正的俗文化、俗文学又何尝没有极雅的成分?以大众和普通人为受众的许多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打磨与提炼,为最广大的社会群体所认同和接受,又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有真情,有创意,如何不雅之有?俗文学中的戏曲、曲艺、小说;俗文化中的民间工艺、技艺,早已成为了雅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而所谓雅文化中那些粗鄙和庸俗的东西却并算不得是雅尚,只是冒充的雅尚罢了。
雅的最高境界当是返朴归真,大雅似拙,而不是故弄玄虚。真正的大雅,是具有清纯拙朴之气的,虽并不以普及为目地,但却又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社会认同,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雅俗共赏。
毋庸讳言,雅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审美意识是人在保证基本生存条件下的更高需求,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达和物质的充裕就能产生高雅的艺术和对艺术的高层次审美,雅来源于全民文化教育的提高,来源于全社会对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俗也可谓之为风,《诗经》将风放在雅之前,也可说明雅是在风的基础上产生的。《诗经》中的风来自于各地的土风民谣歌唱,而大雅、小雅则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虽然很多也是汲取了民歌的营养,但经过文人的润饰,文辞更为讲究。这种并存的俗与雅,绝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同样经得起时间检验,千百年传唱不衰的美。
最后说到雅趣,雅趣即是审美与品鉴,也包括了在此过程中的情感和趣味,这种情感与趣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雅趣决不是有钱人和文化人的专利,更不是普通民众的禁区。这些年来,我们过度地渲染艺术的经济价值,使得很多普通人有了认识上的偏颇,以为雅趣仅存在于小众的群体之中,因此对雅有了一种望而却步的观念。其实,雅趣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好与高尚也无处不在,我们逐渐富足的社会最好要少一些虚浮,多一些对美的追求。我想,这或许是雅趣的价值所在。(谭生)
关键字: 内容标签:雅趣,小议雅趣 小议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