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复合性格(1)

编辑:秋痕 来源:艺术中国
 
“当世人看到你的体重、腰围时,别忘了告诉别人你的性格。而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的性格,体现了中国人的情感方式。中华文化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她从来不远征、不极端、有秩序”,蜚声海内外的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前段时间在江苏昆山作演讲时,就宣传中国文化时如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儒、道、佛相融合的文化,但是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儒、道、佛三家文化的共同特征都是追求理想人格,儒家所追求的人生是做“君子”、做“圣人”;道家所追求的是做“真人”、做“至人”;佛家所追求的是彼岸世界的快乐。这三种理想人格的共同特征是远离功利,距离功利越远人格的层次越高尚。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对中国人的复合性格的形成也同样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两个角度对中国人的复合性格进行了剖析,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精髓,让世人透过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中国人的性格。 
  1.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1.2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1.3重视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1.4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就是于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5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的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1.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方面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辐射圈内,都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2.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对中国人性格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性格还有着其他一些消极作用,这与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其主要表现是: 
  2.1没有科学观念 
  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个层次:常识、科学和哲学。常识就是由我们的感观所获取的那些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常识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经验性。科学是人类应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方法获取关于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科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规律性。哲学是以人类的精神活动为思维对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思想的思想或者反思活动,哲学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批判性。 
  中国漫长的历史有着较为发达的常识和哲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概念和体系。任何一种比较成熟的科学概念体系往往是从一些最为精练的初始概念或者假设出发,然后以严密的逻辑手段或试验手段推演归纳出一系列的定理、定律、公理、方程,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为人类认识、理解、描述、预测客观世界提供逻辑根据。这种科学体系的典型代表就是欧式几何和牛顿力学。但可惜的是翻遍中国历史,没有产生过任何一个类似的科学体系。按道理中国在数学领域最有希望建立这样的体系,但数学著作往往注重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应用。比如勾股定理,实际是举出了它的一个“勾三股四弦五”的特例,并没有把他用抽象的语言或者数学公式表达出来。中国工匠精于测量制造,但中国始终没有形成几何学。可以说这一缺陷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是致命的,当西方人应用科学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的时候,中国只是创造了更多的诗词歌赋、训诂考据,也没有产生一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家。如果说有,中国人当首选张衡,可惜他死后墓碑上写的是官职,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做官的,可能他连墓碑都没有。 

关键字: 内容标签: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复合,性格,中国人浅析 中国传统 文化与 复合 性格 中国人
下一篇:中华文化精神:国学的价值评估与文化的辩证法||上一篇: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2)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