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表示,“我们并不是因为西方人在讨论、宣传人权,因此也要证明儒家思想里也有人权,或是也可能会发展出人权,我的考虑是我们引进人权的概念,是想把儒学中的很多思想激活,带出来,很多儒家的思想和命题必须有赖人权概念的引入才得以明确。”学者秋风则认为,讨论人权,先要搞清楚西方的人权(rights)是如何来的,以及其论证、发展的路径问题。“如果说孔子、孟子的思想里包含权利思想,那也是封建性的权利概念,我们理解儒家的前提是封建制。我们如何从孟子那儿发掘、发展出人权思想?”秋风说,讨论人权先要讨论伦理,没有伦理人权就无从谈起,而儒家缺乏伦理学的建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针对秋风发言中指出的问题,山东大学儒学院教授黄玉顺表示不同意见。黄玉顺认为,正义论是儒家主要传统之一。我们今天谈论儒家的人权问题,不能以西方某一个思想家为尺度,而是要面对理论本身。“否则我们很难在儒家思想里看到有用的东西。”对于这种对立的矛盾,人大国政系教授任剑涛指出,不要将古代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对立起来,“在哲学与政治中寻求一种张力和平衡,在古典当中寻求现代转轨的思想灵感和资源”。
围绕儒学与人权的讨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方朝晖主张以一种新的角度来看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朝晖指出,虽然人权有其现实意义,但它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应该放在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来看人权这个概念。”就如何在儒学中发展出权利思想,人大哲学系教授温海明也强调,中国的国情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的人权观念,而应考虑如何立足于当代,吸收西方人权思想的长处,结合儒家发展出我们自己的人权思想。梁涛分析指出,相比较西方的天赋人权,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心性论传统,但传统的心性论只发展出德性主体,没有发展出权利主体,“我们今天就是要打通‘天命之谓性’与‘天赋人权’,发展出权利主体”。“顺着这个思路,传统儒学与西方的天赋人权形成互动,可以找到儒学发展的一个新的路向”。
早在数年前,杜维明即积极推动儒学与人权的研究,这些年这方面的研究断断续续,一直没有跟上,国内的研究文章很少。梁涛告诉读书报,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集中一批搞中国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学者,用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来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做出一些比较好的成果来,推动国内学者进一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
记者 陈菁霞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学界,用人,新路,激活,热议,传统,发展儒学 学界 用人 新路 激活 热议 传统 发展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