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里的尸骨,就是当年日寇侵华时留下的罪证。昨天,记者在该教育馆采访时了解到,这里的尸骨因多年未做防腐处理,表层尸骨已出现自然风化,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坑内的尸骨可能将会自然消失。到那时人们再到万人坑教育馆悼念时,只能靠讲解员的描述来想象日寇作恶的罪证了。
1942年秋天,日寇抢占了淮南大通煤矿。次年春,日寇在舜耕山下的一个乱石岗上挖了三个大坑,把1.3万余具病死矿工的尸骨集中抛入坑内,形成了“万人坑”。新中国成立以后,淮南矿务局在日寇的抛尸场建起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1986年,该馆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坑内的尸骨因多年没有做过防腐处理,表层尸骨因受自然风化影响,出现了断裂损毁现象,表层已经看不到完整的头骨。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负责人说,过去采取的化学防腐措施容易使尸骨变色,不利于保护。
据了解,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目前正在考虑采用全密封钢化玻璃对尸骨进行保护,不过资金缺口巨大,很难实施。
张安浩
关键字: 内容标签:大通,淮南,日寇,罪证,万人,侵华,亟待,保护,教育馆大通 淮南 日寇 罪证 万人 侵华 亟待 保护 教育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