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塞纳河少女的面膜》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冯至在欧洲留学时,无意中买下了一具雕像复制品,抗日战争时期,他回国在西南联大任教,一直将其珍藏在身边,但“文革”期间却遭到毁坏的一段感人经历。剧本的高潮处,是冯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与季羡林先生交往的动人场景。童道明表示,“季羡林先生是冯先生的挚友。季先生的悼文《哭冯至先生》给我提供了不少感动与启发。”
童道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创作《塞纳河少女的面膜》,是因为当年于是之探望重病的英若诚后第二天,在紫竹院的湖水边对他说,中国戏剧有负于知识分子,写知识分子、为知识分子说话的戏难得一见。“我当时听着,就想,将来如果我写个剧本,就写一个为知识分子说话的戏。在我供职的外国文学研究所中有许多前辈长者,都属于中国知识分子的‘黄金一代’,而让我最感亲近的就是老所长冯至先生。我想用戏剧的方式把他挽留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世间。”濮存昕也深有感触地说道:“前几天,我在已故的英若诚先生的自传《水流云传》的新闻发布会上,极力向那些不太了解英若诚的年轻人介绍这位艺术家。但就像现在的年轻人对英若诚不熟悉一样,我对冯至先生原来也不十分了解。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前辈,应该更多地介绍和了解他们的伟大之处。”
(记者王润)
关键字: 内容标签:搬上,舞台,友情,季羡林搬上 舞台 友情 季羡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