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百年孤独话国学 (2)

编辑:Jina 来源:中国网袁济喜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国学热”中形成的几大实体:
一、北京大学的国学研究。它以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为契机。在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既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也请刘师培任经学教授,又把27岁刚在美国读完博士学位的胡适请来任哲学教授。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设立国学门,由章氏弟子、著名训诂学家沈兼士任主任。并出版《国学季刊》,由编辑部主任胡适写了《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对推动国学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它比北大更有名,因为产生了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1925年夏天,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聘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导师,被称为“四大导师”。又聘李济(字济之)任讲师。第一位导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活动家,也是最博学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集《饮冰室合集》,收有论文集45种,专著104种。要学习和研究国学,梁启超的著作起码以下几本书是应该读的,即《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第二位导师是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从1922年设立国学门起,多次请王国维任导师,王国维皆未应聘。至此才同时应聘为北大国学函授导师。王国维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以经史、小学成就最高。著作有62种,出版44种,尚有18种未出版。代表著作是论文集《观堂集林》。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与《历史人物》两书中评论说:“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第三位导师是陈寅恪,是学贯中西的享有国际盛誉的国学大师。他读书很多很熟,《二十四史》中的某条史料在第几卷第几页都能说上来。他懂八种外语,文、史、哲兼通,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精博的学者之一。连“敦煌学”这一学术名称,最先也是由他提出来的。1949年以前,在清华大学同时兼任历史系与中文系两系的教授。1949年以后到广州中山大学,也是任历史、中文两系的教授。他被称为“教授的教授”,意思是他的水平是给教授当教授的。陈寅恪的主要学术著作是《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与《二编》,都已出版。第四位导师为赵元任,是语言学奇才,中国科学语言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语言学之父”。他专长汉语音韵学与方言学,又精通多种外语。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调查方言写成的《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是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奠基之作。1938年以后,在美国各大学任教,研究世界各国语言,更加广通博达,成为世界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对中国现代语言学界影响深远,造就甚多。中国当代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说:“赵元任可以称为中国第一代语言学家,我学语言学是跟他学的,我后来到法国去,也是受他的影响。”王力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毕业论文《中国古文法》,就是由赵元任与梁启超联合指导的。由于有以上“四大导师”为中坚的教师阵容,所以当时清华的国学研究水平在全国是最高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百年孤独,国学百年孤独 国学
下一篇:宜宾将举办系列活动纪念唐君毅诞辰100周年||上一篇:寻根祭祖 全国鼓王邀请赛在山西洪洞举行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