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于人,发现别人的价值
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于丹教授以此提示当下的领导者,要通过施惠于人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她提醒说,在现代社会里,对一个人最大的恩惠,是“发现他的价值,并激发他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指物质、金钱层面的小恩小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于丹教授举“鸡鸣狗盗”一词的历史典故为例。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广揽人才,门客众多,既有满腹经纶之士,也有鸡鸣狗盗之徒。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听信谗言,要扣留孟尝君。孟尝君有个善于钻狗洞偷东西的门客,偷来狐白裘献给秦昭王的宠姬。宠姬很高兴,就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暂时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孟尝君连夜逃到函谷关,但此时关门紧闭,按规定应在鸡鸣时打开。他有个门客学鸡打鸣,引得四周的鸡都开始叫,关吏便开门放行。秦人追来时,孟尝君已脱身出关了。
有句话说,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于丹教授援引此话,延伸出一条幽默诙谐却隽永深刻的领导之道:“好领导把废物放对地方,让他变成了财富;坏领导把财富放错地方,让他变成了废物。”
生活智慧四
与人为善,少一点幸灾乐祸的冷漠
我们这个社会不乏温情,但在冷漠成为一种防御习惯之后,人们似乎都变得有点“无情”。儒家讲“仁者爱人”,这启示人们要与人为善。于丹教授认为,与人为善就是要善待他人:多一点谅解和宽容,少一点苛求与责难;多一点悲天悯人的同情,少一点幸灾乐祸的冷漠。她以“三八二十三”的故事来阐述与人为善的内涵。
有一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上街,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原来是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对卖布的大声喊:“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枚钱?”颜回见状,就上前劝架,对买布者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谁知这人不服气:“要评理只有找渊博多识的孔子,只有他说了算。”颜回说:“好。你若错了怎么办?”买布的人说:“输上我的脑袋。你错了呢?”颜回说:“我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服从,心里却一直想不通。事后,孔子开导他说:“我知道你以为我老糊涂了,可是,如果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帽子;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输的可是他的脑袋。你说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颜回恍然大悟:“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差之甚远,惭愧万分。”
关键字: 内容标签:解读,智慧,成长,经典,文化,于丹解读 智慧 成长 经典 文化 于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