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需要怎样的百家学术讲坛

编辑:秋痕 来源:早报
 
吴祚来 
 
  阎崇年挨打,于丹受威胁,收视率在过去两个月已被挤出央视科教频道的前十名,多事的百家讲坛,如今显出一股颓势。(《南都周刊》11月21日) 
  百家讲坛前几年突然火爆起来,看似出人意料,实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当众多宫廷戏、古装戏乱人耳目的时候,人们会自然产生知性的需要,如同吃多了油腻杂乱的东西,想喝点清汤一样。如果喝汤时发现汤里面又有过多的泡沫,就干脆连汤也不喝了。
  最应该讲科学发展观的,是央视百家学术讲坛,央视为什么要办这样的高端学术讲坛,讲些什么,如何讲,受众是哪些群体……这些都应进行充分调研。央视其实这几年所做的,可以叫百家讲坛探索版。最终火了的,是学术名人,百家讲坛的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鸡窝却日益冷落、破败。
  我们比较一下凤凰电视台的“凤凰大讲堂”还有“文化大视野”,它们似乎没火过,但也谈不上会萧条下去,要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学术知识关注社会问题,它们都做到了,做得有品有味。它们不哗众而取收视率,我们看到了学术与学者的庄重与应得的尊严,还没听说哪位学者因为讲凤凰大讲坛而挨打的。而中国民间社会的大讲堂也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我所知,每一家大型公众论坛每年花费都在百万元以上,一些经费由地方财政支持,一些经费则由企业赞助,既然各地都可以为民间社会学术耗资巨大,央视有何理由只顾追求利益,而漠视学术论坛对公众的价值意义呢。
  央视更应该为国家学术论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种贡献不是收视率与广告位,也不是生产多少学术超男与超女,而是使这个时代获得知性与理性,获得人文精神的普及与弘扬。做历史,应致力于追求历史真相,使人们看到历史与文化的源流;做现实,应致力于使整个社会看到现实处境与社会前景,并意识到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对公民社会有清醒认识,对时代有基本认知,并达成价值共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正开始新一轮思想解放,中国文化现在缺少的,不是文化资源匮乏,不是趣味不足,而是缺少一颗勇敢而真诚的心,对历史要揭示真相,对现实要直面问题。    摘自《新京报》

关键字: 内容标签:讲坛,百家,学术讲坛 百家 学术
下一篇:《水墨新探》展新作||上一篇:祭荀大典(图)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