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世界儒学大会在山东省曲阜市落下了帷幕。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86个儒学研究机构的172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当代价值、现代阐释、世界传播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在2008孔子文化节期间,一项举世瞩目的盛会同期举行——首届世界儒学大会。本届大会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文化厅、中国孔子基金会、济宁市人民政府、孔子研究院共同承办。大会受到了国家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致辞中说: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给广大的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学习的机会,当然,也给各国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儒学研究进展情况的平台。2500年前,先哲们为解决当时社会上的人生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他们的思想体系和哲学体系。现在,人类命运、地球的命运又受到一次严峻的挑战,危机一步步地向我们走来,社会的危机、科技神话、消费主义和工具理性,从文化的表层到文化的底层都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世界需要多元的文化,世界需要孔子,需要儒学。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出席了儒学大会并在致辞中指出:儒学,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思想宝库的珍贵精神财富。孔子是“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的文化圣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儒学既保持着其仁爱、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烙印,她以开放的姿态生发扩展,为世界文明形态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儒学,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可以使人心怀世界,志存高远。研究儒学,有利于当今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有利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会通。当今世界又一次处于剧烈的历史变革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新世纪的儒学应当发出合乎历史发展、合乎人类利益的时代声音。
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说: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的宗旨,是通过儒学来搭建一座让各国学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文化桥梁,把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儒学研究者聚集在一起,在民主、开放、和谐的学术氛围中,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从而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认为: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最为久远、最为深广,特别是以历代儒家思想融汇而形成的价值体系,饱含着深厚的生命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思想不仅推进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文明发展,也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超越历史和国界的精神力量。在当今世界多元的背景下,儒学的研究应该开放思想,拓展视野,将儒学的传承与发展和不同的学科相互结合,应以相互敬重的学术态度、相互包容的胸怀和平等的理念,将儒学研究与世界不同的文化相互结合,相互学习,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共同携手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本届儒学大会聚集了海外知名学者、专家170多人。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专家学者,围绕儒学的历史研究、儒学的当代价值、儒学的现代阐释、儒学的世界传播、儒学与和谐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时代意义的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教授瑞格·利特尔就《儒家价值观在全球市场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随着世界新秩序面临着愈来愈多的经济紧张现象,儒学世界观已开始在全球市场运作上施加实质性影响。可以说,它们正在重塑全球社区。只有有着独特儒学传统的、近几十年来已展示其成功应对这一挑战能力的东亚人民,才能使这些创新发挥更大效力,甚至超过其最初的推广者,且在人类和自然面前保持一种独特的道德感。
比利时卢汶大学的戴卡琳女士研究了早期儒家对“利”的理解与判断,她认为:早期儒家对“利”的理解与判断显示出复杂性和矛盾性。众所周知,墨子的弟子热衷提倡“利”,而儒家学者则对“利”表现出反感之情。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儒家学者时常也赞成“利”,而墨家并非总是提倡“利”。另外,在矛盾说法中,正面意义是当时流行的“让他人获利”;负面意义总是比较少出现的“从别人那里获利”。有关“利”的矛盾说法与相关的争论显示早期儒家并没有刻板地坚持一个固定的传统。相反,他们对异议进行反思并灵活地进行回应。
丹麦学者芬·安德森说:历史上,欧洲一些国家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有些误读。比如18世纪的伏尔泰就认为中国没有任何腐败,因为中国的政治不看重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等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认为儒学对中国社会各界的影响很大,伏泰丹就曾在书桌上摆了一张孔子像。类似于这样的误读可能有许多。当然,如今的丹麦也在从儒家思想中吸取精华的思想,以利于丹麦社会的进步。然而,中西方关于儒家思想的交流还是应该加强。
来自马来西亚的学者陈启生曾是一位商人,却一直对儒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对儒学的海外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讨论中,他提出了自己的隐忧:儒家思想在海外推广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拿马来西亚来讲,英语和汉语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主要语言,但汉语似乎只停留在一种交流工具的层面上,并没有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使得儒学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危机。他认为,有些学者提出“儒学基督化”的观点,未尝不是儒学推广的途径之一。
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高届八旬的著名画家李奇茂谈道:梁启超曾讲过,孔学是先进的,不是保守的;是兼爱的,不是独善其身的……孔子特别强调“仁爱”精神。在当代,孔子的思想精神尤其应该向大众化的角度延伸,要将儒学生活化,拉近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并建议孔子研究院在其他国家设立分院、召开峰会等,以简单的方式把儒家思想告诉“你、我、他”,这样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讲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应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出孔教儒家思想的六大功能:促进世界和平,提升全人类道德素质,与世界多元文化共存共荣,中国56个民族、13亿人民的精神轴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达到与世界各宗教文化平起平坐。
中国内地学者在会议期间与海外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梦溪说:我们今天讲国学,重要一点就是回归“六经”,提倡“六艺之学”,把中国文化的源头经典、固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的精神义理、古贤往圣的德传血脉和当代国人的精神世界连接起来。这样,无异于寻找到一条既连接古今又能沟通中西的途径,此不仅是我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建构全球精神伦理的需要。(江继兰)
关键字: 内容标签:儒学,国际化,新创,研究儒学 国际化 新创 研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