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学者汇聚甘肃秦安 拟用民俗学深度研究女娲

编辑:汀滢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天下午,研究伏羲、女娲文化的全国专家、学者汇聚拥有“羲里娲乡”之美称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甘肃秦安,拟从民俗学来研究女娲文化。

  据《甘肃敕封修通志》记载:“相传女娲氏风姓、生于风臺、长于风谷”女娲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曰女希氏。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开天明道、抟土造人、点亮华夏民族最初的文明曙光,女娲被尊奉为人类的母亲,比伏羲神话似乎古老一些,距今一万年左右。

  女娲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举泥造人”、“炼石补天”两大神话。在文化论坛上,西北师范大学范三畏教授谈道,民间传说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也可以和历史相映证。  

  有关女娲的记述,最原始的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云: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范三畏教授说,所谓“有神十人”是推算怀胎十月生子。一个山上十个神化为女娲的肠子,横道而处,十个神灵保胎,一个神灵保护一个月。

  史载“一化七日”,即为“七化”。范三畏教授说,“七化”即为一日之内有七十次变化,变化剧烈,由此他有个大胆的见解,应改正为女娲一化七十日,共四化造人280日,40周。


关键字: 内容标签:女娲,秦安,民俗学,甘肃,汇聚,深度,学者,研究女娲 秦安 民俗学 甘肃 汇聚 深度 学者 研究
下一篇:《孙子兵法》暨中国古代军事文物展在京举办||上一篇:高中生撰博PK王立群 批其读《史记》太商业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