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学问总是有他的局限,晚清民国初年,那时有很多国学大师,梁启超、胡适、章太炎、王国维,都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有很好的古人资源,我们现代人应该善于利用这些古人资源。
国学入门有无捷径
主持人:国学博大精深,要窥其堂奥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入门非常重要。说到入门,您刚好现在也教我们国学入门方面的东西,要入国学之门,有没有好的方法和途径?
龚鹏程:我写《国学入门》这本书当然是提供一个方法,但是《国学入门》基本上针对重建一个国学的学科,对学校里研究国学的人可以有一个门径。如果社会大众愿意了解国学,要不就看早期梁启超先生写的《国学入门》的书目,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把那些书找来看,也有怎么看那些书的方法,是很好的参考书。我另外有一本《向古人借智慧》,原来在电台跟大众讲,也可以提供给大众,如果想了解中国国学和中国古人的想法,可以看那本书。
主持人:说到国学,我特别想了解,您个人最敬佩的一个近代国学研究者是谁呢?
龚鹏程:我其实没有钦佩哪一个人(笑)。每一个人的学问总是有他的局限,晚清民国初年,那时有很多国学大师,梁启超、胡适、章太炎、王国维,都是值得我们参考的,有很好的古人资源,我们现代人应该善于利用这些古人资源。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应该兼容并蓄?
龚鹏程: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特点,章太炎先生特别强调文字考据的功夫,可是这个功夫,比如梁启超或者是胡适未必那么样强调经学、小学的功夫。而且现在一般人作为经学、小学的功夫也不像他们那么扎实了。大家走这条路子可能就望而生畏了。国学是中国人本身应该有的学问,并不是少数专家才能钻研的学问。
主持人: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国学。所以,每一个过去的研究者,大家都应该领略一下。
龚鹏程:对,体会他们不同的风格跟治学方法其实是挺好玩的事。
研究国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主持人:您觉得研究国学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龚鹏程:第一,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我刚刚从四川回来,听到两个故事。一个是,有朋友在外事单位接待外国使节,有一天他带他们到成都的青羊宫参观时,比利时使节就问他有关道教的历史、易经之类,他根本答不出来。最后是外国朋友给他解释,说中国这个那个,他听着觉得非常惭愧。另外,川大的谢校长,他是院士,来往的都是国外有文化、有学术涵养、学术地位的人,他就听他们讲外国的艺术家、歌剧、画家什么的,他们反过来问中国是历史古国,都有哪些伟大的诗人、画家、艺术家?校长是学工程的,答不出来,想了半天只知道李白、杜甫。人家问他,李白、杜甫到底有什么诗,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这位校长想了半天,说知道李白有“床前明月光”,他们说那个我们都知道,有没有更长一点的?校长很受刺激,觉得这样不行。中国的教育都是各搞各的,学理工不管人文,没有素养,外国人不是这样,他们的人文素养非常好,对历史文化很珍惜,每个人都能谈上一点,都能欣赏这些东西,很有品位。所以,他就觉得在学校里面必须对所有的学生开这个课,让学生都来通读。
所以说,国学重要在:第一,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是跟人家交往最重要的一个条件,连自己都不认识,怎么让别人认识我呢?这是第一。
第二,认识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习焉不察的行为习惯、跟人交往的行为,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是在一个历史文化传统下慢慢浸润的,有些我们不太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我们怎么样通过了解国学的方式,重新深入挖掘我们中国人的一些思维习惯、方法,通过国学的研读,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了解。这也是我们当代进行新时代人文精神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就像过去我们常常骂小孩“这个人没家教”。家教的内涵应该是什么呢?我们已经不是很了解了。古人对家庭对人文关系的重视,对现代人可以有一些新的提醒。更不要讲古人的哲学作品、文学作品是那样深邃、精美,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思想上的启发。这些都是国学对我们现代人比较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您说的第二方面是中国人有很多都不会察觉到的一些独特的想法,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而国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这个方面。
龚鹏程:对。佛教原来是印度的一个宗教,到了中国以后做了很大改变。我们在敦煌藏经洞里面发现了几十种抄本的孝经,强调父母恩重,我们要孝顺父母。佛教过去是出家的,来到中国以后变得比谁都提倡重视孝道。这些孝道我们不太讲了,原来是中国社会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对父母的依恋、关心其实还是有的,不能说没有。新时代、新社会、新家庭关系里孝道该怎么做?通过国学我们重新建立一个新时代的人文精神,这是挺重要的。
主持人:很多人都在诠释国学的一个现实意义或是现代意义,您觉得这种诠释有助于恢复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信心吗?
龚鹏程:国学的现代意义就类似于我刚刚讲的,也是国学现代意义的一环。丧失自我,同时就丧失了自信。一个人对自我认识越清楚,自信当然就越好,对自己就更有信心。我们现在恐怕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们要么显得特别自大,中国崛起,中国人怎么样,但有时显得特没自信,因为老是搞不清楚自己,觉得我们崛起什么的,我们现在无非是学习别人,只不过是学得快一些。物质上可能我们进步很快,人文素养上是不是能够跟外国并驾齐驱,现在还不知道。这方面也许我们重新谈国学更必要些。
恰好跟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生活有关
主持人:现在我们已经在谈国学了,你觉得像我们这些人应该怎么面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呢?
龚鹏程:社会上有好几种不同的态度。有些人还在谈五四运动以来反传统以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做法,谈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此反对我们重新呼唤重新召唤国学起来。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每个时代对国学的认识其实就基于新时代环境的重新认识,这种抗拒的心理不可取。
第二种,国学完全庸俗化,什么都是国学,汉服运动想了一大堆。
主持人:上纲上线。
龚鹏程:也没有必要。我现在觉得我们讲国学,还是先立其本,中国人思想里面有几个大的根本的东西,其实还是要先掌握的。我刚才也讲社会大众各取所需,但有些东西还是根本的。比如儒家文化中谈的仁爱,人跟人相亲相爱。仁爱的精神在现社会中其实很值得提倡。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跟人相处,我体贴你,我考虑到你的感受,其实挺重要的。现在大家都是张扬自我。像中国文化里面的某些精神,它的根本精神我觉得应该提倡,佛教讲了慈悲,讲了果报,其实是讲人要替自己负责。凡事有因果报应,其实也符合儒家讲的积不善其家必有余殃,有一个自律的原则。这些对现代人来讲,恰好是治现代病的一些药方。看起来是复古,其实不是,现在就缺这个,我们其实就应该谈这个。
还有刚才讲的当代家庭破碎、离散的,核心家庭亲子之间相处时间越来越短,亲情如何维系,如何让亲情能够再产生更大的社会稳定的力量,或者是安定人心的力量,其实非常重要。特别是现代化之后,每一个人都是孤立、游离、疏离的,人跟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人际关系还是有用的,对现代人来讲特别需要。
主持人: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人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去顾及跟自己无关的东西,像这种情况呢?
龚鹏程:我刚刚讲的这些东西不是跟这些无关。儒家是要求助自己,不是外求。孔子一直在讲,名、利、钱、富贵不是你要就有。我们人应该做我们自己能做的事,能够掌握的事。这种自律克己的精神蛮重要,它不是跟自己无关,恰好是跟我们每个人是有关的。
主持人:所以,我可以把您刚才说的话理解为国学与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
龚鹏程:对。
关键字: 内容标签:每个人,国学,意义,相关,龚鹏每个人 国学 意义 相关 龚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