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在孔子之外……

编辑:汀滢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签署了协议,将在南岸大学建设世界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据悉,这所计划明年9月正式开学的学院,将向英国和海外申请者开放。届时,爱好中国文化的“老外”们不仅能学习汉语,还能学到中国传统医学。

其实,作为中国着力提升“软实力”的重点项目,孔子学院已经在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多所,它的目的是推广汉语教育,提高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

“硬实力”、“软实力”,是哈佛大学前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这两个要素构成。相对于代表着“硬实力”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软实力”则在更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文化凝聚力。而在当今世界,各国日益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单凭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拼斗,已经难以赢得各国尊重,而独创的、传统的、与自然协调的人文力量将更加受到世界的青睐。

应该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选择孔子作为汉语教学的形象品牌,有利于较快在海外拓展影响力。“孔子学院”在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战略中确实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落地开花,从雅加达到温哥华,从新德里到芝加哥,人们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兴趣正在不断高涨。不过,一个引人联想的问题也产生了:21世纪的中国文化磁性,在古老的孔子之外,还应该有哪些新的元素?

世界曾经知道中国有茶叶、精美的瓷器、丝绸、京剧……它们都因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而受到尊重,但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今日,我们却鲜有强有力的新文化象征诞生。某种程度上,这一波汉语热还是来自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吸引力。现在,虽然“中国热”在全球方兴未艾,但是很少有哪个中国形象、企业品牌抑或流行文化能够如米老鼠、麦当劳或是好莱坞电影那样平易近人、无处不在……如此看来,古老的孔子,也应该被注入新的活力了。只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的“软实力”才能真正打动世界。(杨立群 )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孔子孔子
下一篇:国学“热”一点是有必要的||上一篇:张岂之:国学传播要少点浮躁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