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一宫内的老三多轩里,竹子围成的小房间四壁挂满字画,房内四处可见毛笔、陶瓷等。78岁的刘锦湖老先生一边抑扬顿挫地用粤语诵读《诗经》,一边不时纠正大家的读音。
这个国学兴趣组的牵头人是老三多轩的“掌柜”苏靖。四年前,应一些朋友的要求,每逢周日苏靖就在小店内请来老先生诵经,跟读的民众限六人以内。苏靖说,请来的老先生上过私塾,接受过系统的四书五经教育。由于大家是志趣相投,诵经的民众都无需交纳任何费用。
据介绍,诵经民众都对国学有一定了解和兴趣,其中有大学老师、私企老板、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等。刘文东在大学教中国画,参加诵经已经一年,已经诵读完《大学》和《中庸》。刘文东说,现在才知道,很多经典古籍中的字需要用粤语发音,因此请老先生讲课和领读非常重要,如《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其中的“服”就是要用广州话的“匹”的音来读。
退休前曾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刘锦湖老先生说,由于历史原因,粤语汇集了各地元素,在广东话中有九个音,普通话中只有五个。诗经中很多句子用普通话读就不通,用广东话读就押韵了。刘老先生称,现在他正致力于抄经注音注释工作,“我已经把《诗经》抄了大概四分之一,比较难读的字全部标上广东的古音”。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国学,粤语,诗经,袖珍,广州,广东话国学 粤语 诗经 袖珍 广州 广东话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