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中科院团队发现2.44亿年前最大基干_鱼类-化石-标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9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张燕玲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19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新的大型古鱼类化石,最新研究认为该化石是辐鳍鱼类翼鳕属新物种,也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张氏翼鳕”复原图。中新社记者孙自法摄徐光辉研究员表示,研究团队将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张氏翼鳕”,种名献给他的导师张弥曼院士。“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学界对翼鳕属多样性的认



中科院团队发现2.44亿年前最大基干辐鳍鱼类“张氏翼鳕”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19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新的大型古鱼类化石,最新研究认为该化石是辐鳍鱼类翼鳕属新物种,也是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已知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

“张氏翼鳕”复原图。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张氏翼鳕”复原图。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徐光辉研究员表示,研究团队将新属种化石命名为“张氏翼鳕”,种名献给他的导师张弥曼院士。“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学界对翼鳕属多样性的认识,结合近年来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和云南暴鱼在罗平生物群中的发现,表明一个成熟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已在中三叠世早期的华南海建立起来。

徐光辉研究员展示“张氏翼鳕”最大个体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徐光辉研究员展示“张氏翼鳕”最大个体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张氏翼鳕”体长约30厘米,长着大的口裂和锋利的牙齿,它体型流线,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可能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

徐光辉介绍说,辐鳍鱼类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其迄今最早化石记录为4.1亿年前的“晨晓弥曼鱼”(约10厘米长)。约在3.8亿年前,辐鳍鱼类的近亲肉鳍鱼类开始登上陆地,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而一直在水中生活的辐鳍鱼类则历经沧桑,经过中生代辐射演化,逐渐占领了地球水域的各个生态位。

“张氏翼鳕”复原图与5件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张氏翼鳕”复原图与5件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翼鳕是辐鳍鱼类的干群,过去主要发现于早三叠世的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的海洋环境,一度被认为是早三叠世的标志性鱼化石。2014年,徐光辉研究团队曾在云南罗平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现翼鳕属新种“尼尔森翼鳕”,揭开翼鳕属在亚洲过去不为人知的演化历史,表明中三叠世华南海(古特提斯洋东缘)可能是翼鳕的避难所。

“张氏翼鳕”正样标本(上)与最大个体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张氏翼鳕”正样标本(上)与最大个体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孙自法 摄

徐光辉指出,“张氏翼鳕”化石非常珍贵,目前仅发现5件化石标本,是在过去10年中采集积累。“张氏翼鳕”体长约为“尼尔森翼鳕”的2.3倍,两者在颅顶骨骼形状、鳍条和鳞列数量上比较容易区分。

据了解,“张氏翼鳕”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已由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学报》最新一期在线发表。(完)

【编辑:张燕玲】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张燕玲)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