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王小松:快速扁平化信息时代_艺术是什么_-布面-作品-展览

编辑:王璐 来源:雅昌发布
 
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2020快速扁平化的网络信息浏览习惯,是否适用于

jO6zMT5MPf0nOjpgJzfunedmGxdsc7GsGxxOvUYI.jpeg

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

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2020

快速扁平化的网络信息浏览习惯,是否适用于艺术?

疫情期间,王小松在反思这样一个现象:‌‌艺术作品是人与物之间,产生情感变化的联系点。‌‌‌‌但网络的‌‌平面传播,让艺术犹如一个信息流,仅是被快速、低层次认识而后又迅速忘却。

“虽然我们处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艺术展览也在极短的空间里彻底滑向线上扁平化模式。但艺术不是这样产生的,也不能如此被消费,因此我们开始想‘艺术到底是什么’。”

cGLKdYKvCT0wmmxg161HTW6GspLmM0Wt7eG1VmIb.jpeg

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

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2020

因此,近期王小松作为策展人,召集50至90年代不同年龄层的19位中国艺术家,联合上海寶吉祥艺术中心共同策划了“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展,希望在2020年的尾端,通过不同世代艺术家的创作,拼凑中国本地艺术的样貌及其精神。

他们既有艺术评论/艺术家张晓凌与朱青生,也有邓国源、井士剑、邓箭今、王易罡、金耕、张大力、张方白、李磊、单增、黄大有、苍鑫、陈文令等(依年龄排序)艺术家,还有以李青为代表的青年艺术家,如邱涛、宋元元、郑宏祥、王姝喆等。他们的创作与经历虽各有异,但同样从未停滞过探索,在这变幻莫测的特殊时期里,领悟到艺术的无涯,艺术有自己的天地。

dIdj0pp971MTki15axiEr68BxPOMmXO8Oxz9cVl7.jpeg

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

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2020

本次展览也是上海寶吉祥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举办的首个群展,大部分作品是特为展览而创作,并首次对外展示,其中涵盖不同艺术风格,包括架上作品、摄影和雕塑。特别是架上绘画作品均以小尺幅为主,其中情感同样打动人心。

时隔20余年,王小松再次策展,他形容这次展览是:“在后疫情时期,找个机会,找个理由,与好朋友们一起聚一聚、喝杯茶。”

yvJPzKINHhvQcJraYh2PzoJojx9s5jSTcfTM8nwv.jpeg

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

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2020

对话王小松

问:从德国留学回来后,您一直是以艺术家身份参展。再次作为策展人,您有何感受?

王小松:作为艺术家,思考的是人作为艺术家的身份‌‌该是怎么样的?当从艺术家转向策展人时,我思考的并非单一问题,‌‌需要根据不同艺术家、不同风格‌‌和对当下的不同态度,‌‌‌‌形成新的思想碰撞。这次展览中的碰撞不仅是从情感、对疫情的反思,还有对当下一些问题所引起的社会焦虑。

‌‌因为疫情,人与人、人与世界、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改变。艺术家的特质就是在彷徨期,具有先锋实验精神,他们会想到很多未来的问题。作为个体,看待一个事件可以是‌‌客观、逃避,‌或隐藏式思考。当19个人汇集在一起,每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他们看待同一问题也各有不同,但都是一次对世界的重新再认识。

m5boIldNL4B7dCYhah079M4AKvy24tXxYMaxuI8P.png

张晓凌,德令哈的夜, 2020

布面油画,45 X 45cm

E9jQIU8X4DrQc4FWXOChgLXDIERbC0jTYnUpBBkH.png

王易罡,抽象作品 h120 , 

2020,布面油画,64cm X 54cm

H3k1osh5QywKxFLyERT6fp5f0TTgOBi4317nab83.png

金耕,摩利亚山, 2019布面丙烯45cm X 45cm

问:展览起源于您对疫情影响的思考,有何说法?

王小松:整个疫情期间,我突然发现‌‌网络艺术非常‌‌火爆。当作品出现在屏幕上时,你会发现它是虚的、‌‌扁平化的,就像人戴着墨镜观看,隔了一层,看不到肌理、笔触、颜色的变化。‌‌除非对这位艺术家非常了解,‌‌否则观者看不出这件作品的真实性,也不能产生情感交流。

更甚者,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和解读,可能会让作品主题走到另一方向;而网络信息中的虚假和混乱,也会对作品造成偏差。因此才让我疑惑,“艺术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于是,我找到了一些艺术家,通过在疫情时期创作的小幅作品,来看待他们对疫情的思考。有人说,疫情可能会成为常态,那未来会如何,未来展览又以什么方式展现,这也是展览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icxa9Npo74vYJEG5fQTdSYXxNdT4eWWquxORMQdy.jpeg

张方白,《鹰》, 2020

布面油画,61cm X 46cm

1NlAREU6nC8OLf6WYWBcgQ8cMG6mjpb2Pp7rkGX3.png

李磊,幻想曲 2020-1 , 2020布面丙烯

50cm X 40cm

jTb10MljGhisdux68yCKpTpybiAUkgCej0dQeIuO.png

单增,紫气-乾坤四象 19 , 2020布面丙烯

45cm X 45cm

问:谈到当代艺术家案例,我们会想到当代艺术40年的话题。那本次“艺术无涯:当代中国艺术19个案例”,这里的19个“案例”是指代什么方向?

王小松:“案例”主要体现在疫情期间,随着社会改变,不同身份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将他们的艺术脉络进行梳理、延续。

例如有理论、评论家身份的张晓凌与朱青生,他们曾在艺术史上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另一方面也是低调的艺术家。我觉得一个好的评论家,能拿起画笔深入了解艺术家内心,他的文章会更加精彩。面对疫情的不安定和汹涌的信息,画笔可能比文字更能触动某些看法和想法。

还有金耕,原本是画廊主身份,他拿起“战斗”的笔重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另外就像之前说的“艺术到底是什么”,如今已是信息交互时代,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绘画技巧,还需思辨哲学、历史,如果艺术家不去学习,会很快被淘汰。

XpHUGQU2h4V0EvCTJlmsD4yAukyXuoO3whb9QJVP.png

苍鑫,多维生命体, 2020宣纸设金

44.5 X 44.5cm 48.5cm X 48.5cm(含框)

C2cowaIT4MxtK219uJRfgZbTXSCeQ5Gzxv0i3H4m.jpeg

郑宏祥,《黑色的我》, 2020

布面油画,45cm X 45cm

作品梳理上,我们在展厅现场将不同年代艺术家同台碰撞,例如进门处90后艺术家王姝喆与青年艺术家李青的思想碰撞,还有张大力作品中的“愤青”表达,张方白水墨大写意式的油画等等。

说到底,这个展览其实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把世界重新的打开。就像邱涛的盲文触觉装置作品,我们在疫情期间面对世界,又何尝不是“盲人”的状态,看得到但出不去呢。

bbyBINDfMXLzIT1T5KkPwdtR5BxILHlbYY44YMkI.png

宋元元,Gold, 2020布面丙烯,油彩,碳铅45cm X 45cm

y5Wqa4JA3AaeyDEwLlvmcwKEgKhrRDJAxopxr2LA.jpeg

王姝喆,春天写信, 2020

布面丙烯,30cm X 45cm

问:这次小幅作品是因为空间而选择的吗?

王小松:虽然有场地因素,但展览在邀约艺术家创作时,已规定好40x40cm的尺寸。我们不希望作品是被动式拿走,而是让艺术家们主动创作,这些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可以视为艺术家对现况的回应,其中情感都不一样。

这样“游戏规则”之下的作品,既有学术性也有市场性。对艺术家来说是一次重新思考、认真创作的结果。

问:这次从邀请到展览落地,有什么有意思事情?

王小松:艺术家的内心敏感又富有情感,脆弱又非常坚强,往往这样矛盾之下,作品才有激情。所以,这次以固定主题来邀约创作,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操心”。

问:好的,谢谢您的解答。


关键字: 内容标签:,布面,作品,展览布面 作品 展览
下一篇:关于“南太平洋”的故事:原住民艺术家正在上海叙说_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张婷-远南之递-南太平洋-魏皓啟(H-作品-新西兰-展览||上一篇:王秉复耄耋之年在“抗疫其间”数百幅新作问世_王秉复-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展览-设计学院-来宾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