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杨福音以“君不见”明志:要接上黄宾虹、齐白石的气_杨福音-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齐白石--君不见-山水画-中国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
 
对于从年轻时期就不爱出门写生的杨福音来说,疫情对他影响不大。除了日常创作,他还利用空暇时间把自己喜欢

对于从年轻时期就不爱出门写生的杨福音来说,疫情对他影响不大。

除了日常创作,他还利用空暇时间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编成两两本小册子,还因此得到了一个极为满意的个展标题。

疫情中的一天,杨福音和儿子杨雪来在画室聊天,他将一幅刚刚写好的诗念给儿子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停!不等得意的父亲念完,杨雪来突然打断了他:下次展览可以就用这三个字。

哪三个?

君不见!

杨福音略一思索,也感到非常满意:这个好!

I3AxxaxpwPNZAZzEV3G7oRF5jD75QVAIazFxNT90.jpg

P6P3nusegIUsSdgC61PeyEjcpH4XIgFrAKfGBv4n.jpg

艺术家杨福音(中)和策展人吴洪亮(右)

9月11日,“君不见——杨福音的绘画艺术”在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开幕,82件新作涵盖了最新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

同时展出的,还有“独有千古”何绍基书法作品展以及刚刚开幕的长沙美术馆开馆展“言事言情总断魂——走入齐白石的艺术境象”。

于是,三位不同时期、且均与湖南有着深深羁绊的书画大家,以艺术之名,在湘江之滨相聚。

ukq1epKuQJtfLad5SM7Xql5yccD26t6FC9YkwUBZ.jpg

12PIxDOyKUbYluanmToO8lNbIW0Ueqxcm0ejOrgl.JPG

杨福音说自己有些“羞羞答答”,生怕别人看不来。

“好多东西我还没有达到,还在路上走,说不上功成名就。

但是,自己走到了哪一步,放到秤上去称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

杨福音表示,他要做的事,是要接上黄宾虹和齐白石的“气”,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展览也可以视为他的明志之举。

FKhtf1dWcGjc8YaKygLZDK3vK6amK6DBd8wEzOR1.jpg

杨福音在展览现场

【对谈】

Q:艺术网&艺术头条

A:艺术家杨福音

Q:“君不见”这个题目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李白那首诗。跟那首诗有关吗?

A:当杨雪来提议,下次展览就用这三个字时,我就叫了一声,这个好!好在哪里呢?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是黄河的远大志向,也是我的远大志向;第二句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年纪。我这一辈子就做一件事,而且越做越有味。

再来,“君不见”还有第二层含义。君不见,就是君未见。当你没有踏入这个展厅之前,是未见的。当你跨进来,你能惊一下。画展是为了展示画家的最新想法和操作,让你似曾相识又面目全非。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这个展览就成功了。

Q:也就是说,在这个展览之前,这个展览的题目就已经定下来了?

A:是的。本来这个题目是为了去北京画院的展览。因为疫情原因,现在还在筹备中。这次就先用了,就当是预演。展览的标题非常重要,有的标题非常直截了当,这样也有很好的例子。不过一般来说,标题还是不要太直接,也不要太吹嘘。要有一点含蓄,有一点意味,大家就会很喜欢。就像以前的“无尽藏”,来自苏东坡的诗,也很有味。

CecX0vKovISiJZjuX1n3XobW0dsaJXxuMKzTqTyN.jpg

3gxyM2qfkgaCl0HmJCknZWNDcHGYpUyevGCOSVJ3.jpg

杨福音的山水画作品

Q:此次您的展览和齐白石、何绍基展览同时展出。何绍基晚年改临篆隶,齐白石衰年变法,而您也一直在求新求变。在您看来,您和这二位,有何关联?

A:首先从年龄看,何绍基出生于1799年,齐白石生于1863年,比何绍基小了64年。同时期的还有黄宾虹,他比齐白石小1岁。马蒂斯比齐白石小了6岁,比梵高小了16岁。为什么我要这么细致地数他们的年龄?这其中关系很有味。

中国晚清到民国这段时间,正好是西方的后印象派发展阶段,走到了出大人物、出大成就的时代。西方艺术的发展是由室内油画走向室外油画,从外观走到印象派、最后走到个性上来,走到了艺术的本源。与中国同时期的齐白石、黄宾虹不谋而合。艺术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个性。很多人对黄宾虹的了解只停留在“丰厚华滋”。但是,“丰厚华滋”只是山水画基本要求的一种,并不是评价黄宾虹的最好方式,他最大的成就其实是无皴。

中国山水画最初是没有皴法的,唐代王维受印度菩萨造像启发创造了染泼法。到了宋代,画家们为了表现不同的山水就发明了不同的方法,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就此繁盛起来。那明代画家就不甘心,还想发明新的皴法,他们并没有成功。钱穆的评价就很到位:唐宋是中国哲学的成熟阶段,到了后来,就是如何用的问题。绘画也是一样。唐宋时期,各种画法都已经出来了,唐代讲究意境,宋代讲究枯淡。明清时期,开始有艺术家讲究个性化,要颠覆前人的做法,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徐渭。徐渭把系在中国绘画上的绳索一一剪断,是第一个获得自由自在的画家。因为有了徐渭,才有了后来的四僧,有了后来的黄宾虹和齐白石。认真讲起来,从明代到清代加起来有500多年,中国画并没有特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直到黄宾虹的出现。

到了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出现了一个集体审美的倾向——野黑乱怪。野是石鲁,黑是李可染,乱是黄宾虹,怪是潘天寿。当时我还是小孩子,看到这四个字,再联系到美术史,就有一种深深的向往。西方后代印象派和黄宾虹、齐白石,他们的艺术有一个共通点:越来越走进绘画本身,他们开始研究绘画究竟是什么事,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可惜的是,我们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中断了。

WQOqCzqfaSwJifAPPWa9iLHc9egkny4IpkKTxCtD.JPG

UhRQeMmmCTtSlJtDGpD37mOCtDmf1bb6nEJhzok6.JPG

MkY2sEiWscR10q6NrEQXge7m3WAiXJRm0LFLZ2WI.JPG

展览现场

我比他们小了200多年。这段时间看上去很长,但是到了一千年以后再看一百年,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历史就是一把大筛子,历史越久,在筛子上停留下来的石头就会越来越少,大部分的东西都被筛掉了。我现在要做的是,就是要接上黄宾虹和齐白石的气。

Q:这个“气”,具体是指是什么?

A:中国画是中国文人的事,是文人画家的事。要画中国画,要先成为一位文人。中国画要继承文人画,革新也要在文人画上做文章。说到底就是笔墨的问题,要千锤百炼,要把前人的笔墨拿到手,然后再把自己的个性掺进去。这也是中国画家大多大器晚成的原因。我现在七十多岁了,搞一个画展还羞羞答答,生怕别人看不来。好多东西我还没有达到,还在路上走,说不上功成名就。但是,自己走到了哪一步,放到秤上去称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

Q:那您如何评价何绍基?

A:何绍基是晚清的一个大书家。明末以后,北方艺术家很喜欢从碑里做文章,何绍基就是其中代表。他把碑的东西引进了他的行书和楷书。我的主要精力主要还是在绘画上,写字很少。但是他的那种古拙和老辣,我也很喜欢。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要从形象上来比喻,就是一个读懂了书、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甚至当过官,情感非常丰富的老人。我们讲的笔墨,笔就是骨头,墨就是肉。我们要练笔墨,就是要将中国绘画变成那样一个老人,一个老年的男人。这个男人,就像北方初冬时节的柿子树,叶子都掉光了,干枝在风雪中吹得呜呜响,但是上面挂着几只通红的柿子。

Q:您自己觉得到了什么位置了?

A:那这个需要别人来评定。

j6tuew50fpVGxK9vmYQ1dQFlI0ZXe6OyNpbc4HE7.jpg

这几幅大尺寸山水画皆以竹片为笔创作而成

Q:这几年,您每年都有新作展推出,在艺术创作上也有很多新尝试。今年展出的新作,有何新意?

A:今年画山水和人物比较多。小幅山水画是用刮刀画的,那几幅大尺寸的作品是用竹片画的。刮刀太小了,把竹片做成毛笔一样长,但是要宽很多。在没有发明笔以前,竹片也是笔呐。如果不说是用竹片画的,别人还是看不出来的。

Q:此次展览还展出了您的书法作品,包括大尺幅的对联和在展柜中呈现的《道德经》手抄。

A:这些书法都是首次展出,我都很满意,连杨雪来都说这是非卖品。写出来的字,要既安静又飞扬,既凝重又活泼。总的要求,笔要紧紧抓在手里,就像是从手里长出来一样,但是心要放得很松。要用一种很轻松的心,去驱使这支笔,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p4hFmDu16Sywr1Q9lAPnGotik7DbI6gfDKBXBoPH.JPG

BulT33qV0A4pRZdbvYanwnfs0SbMxoBTQVf8s0NP.JPG

aw4FjBPvGufIuO30uBhIKme3ExqDeEaOroe7PLqq.JPG

QyVBnhhlgoFBVcZTXMf1H9UGXGwQBG7NSY3S07qP.JPG

杨福音书法作品

Q:吴洪亮院长在序言中评价您的艺术是“半新不旧”。您的书斋也是以此命名。对于这四个字,您作何评价?

A:不管有多大的成就,都是半新不旧。不旧就是新。要想做到新,要先做到不旧。也不是先做旧,在做新,这不是先后的顺序。拿出来的东西,要让人似曾相识,然后才感觉到面目全非。才会引起观者说,这个我也能做呀!我们在看电影和看小品时,听到一些好句子,我也能写出来呀!他的旧和他的新,我都能了解,也都经历过,才能引起共鸣和思考。

Txdtgbf685yy8xMPNGNJfjTV9whr21Dj5it7Sprh.JPG

ueTNO71NJNkUfBpBaIRM13oqtovcWyaWORw4RZ7Q.JPG

杨福音作品

Q:今年疫情对大家影响都挺大的,几乎有半年时间不能出门。您在这段时间里,创作之外还有哪些安排?

A:疫情对我影响不大。我年轻时候也不喜欢写生,现在也不大出门。不过,天天关在家里,要每天过得愉快,总要找点事情做。我就按自己的爱好编了两本宋词,一本按人编,一本按喜欢的词来编,现在加起来有140多页了。

Q:您以前说您很喜欢苏东坡。在您抄的宋词里,都选了哪些人?

A:我选的,不见得是学校里老师教的,也不见得是文学史上特别有名的。我喜欢有味的,一定要有妙语。杨万里就很有味道。他跟别人讲,写宋词就像叠衣服,别人叠一下,我是叠一下,叠两下,叠三下,反过来再叠一下。用他的这句话,再去读他的句子,就非常有味道,连小鸟嘴边的一撮细毛都非常有趣。杨万里到别人家里吃饭,那人刚住进新房子。杨万里写了四句话,什么都好,唯一欠缺的是,糊窗的纸有些褶皱。你看,几有味!

读古人的东西,是很有味的。那些好句子,都是自己跳出来的。它一路笑,一路拍着手,送到我们跟前来。但是,很多人都不认得,一眼而过,那就糟蹋了。就像现在的人看画。大家都来看画,看齐白石的画,但是,看画是要看什么?你的着眼点在哪里?这都是很大的课题。搞不清楚,就相当于没看。

0DGm9TyD7bzFXRqm7kcXcf2VSzQ4m0WI4ldpXgGt.JPG

w5ttB9gxr5XjXP2lbsw7Hfpvsemtf05vTPkrEtNc.JPG

杨福音作品细节图

Q:现在齐白石的展览正在展出中。有很多观众慕名而来。那您觉得,大家应该看什么呢?

A:就看笔墨。特别是被齐白石丢进垃圾桶里面的东西,那些毫不经意的、随随便便“乱搞”两下的东西。在那种状态下,他的心是最自由的,那是他最自由,最没有负担的时候,信马由缰的画。

Q:您现在的创作,能达到这种状态吗?

A:虽然很难达到,还是有的。我要慢慢去尝试,要把这种状态变成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那画就能妙笔生花地出来了。

Q:北京画院个展的时间定了吗?

A:原本是打算今年年底,可能要到明年了。

Q:谢谢杨老师!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何绍基,杨福音,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齐白石,,君不见,山水画,中国何绍基 杨福音 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齐白石 君不见 山水画 中国
下一篇:“传承延安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陕西省延安市融媒体中心与文化集团签署战_雅昌文化集团-雅昌艺术中心--文物-革命-传播||上一篇:美术考古:边上学边“上坟”_美术史-美术考古-开学季--研究-自己的-美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