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呼/吸》海报
艺术家:王璜生
策展人:顾铮
展期:2020.8.2 - 2020.9.27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2展厅,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2020年8月2日至9月27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推出王璜生个展“呼/吸”。展览原定于2020年2月15日开幕,因“新冠”疫情而延期举行。展览的议题与当下人类面临的危机境况高度契合,这毋庸置疑地让本次展览本身所具备的预言性和隐喻性显得更加深刻,也恰如其分说明了艺术家对生命及人类关怀的前瞻视野。
本次展览由著名视觉文化学者、上海复旦大学顾铮教授担任策展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协办,是王璜生继2017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边界/空间”展之后的又一个阶段性大型展览,主要展出《呼/吸》、《风之痕》、《谈话》、《白梦》及《疫期日记》、《箴象》等装置、影像、声音及水墨系列作品。
“王璜生实现了一次重大的艺术蜕变,他把这些许多是以假借的材料构成的作品,在一个复杂的空间场域里加以重新组合,构建起了一种新的现实,既超越了实有其事的现实,也重构了一个与因疫情这一突发事件所生成的心理现实更为一致的现实。它由艺术家的强烈现实感引发与引导,却又进入到超越现实的更高现实中去,由此导向一个由独特的美学反抗所导致的美学奇观。”
——顾铮
王璜生,《呼/吸》视频 3’23” 2019 (截屏)
“呼/吸”是王璜生此次个展的关键意象,策展人顾铮如此评价:“在当下这个我们仍然处于与新冠病毒奋力抗争的时期,由王璜生所选择的氧气瓶意象,真可说是一个一语成谶的意象。虽然在王璜生构思此次展览的当时,新冠病毒还没有成为人类大患,甚至还没有露其没有面的‘面’。但在今天全世界曾经一度为呼吸机的短缺而焦虑苦恼并加紧生产呼吸机的时候,氧气瓶这个意象所提示的呼吸之于人、之于生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就不需要任何说明而一目瞭然了。”
王璜生,《呼/吸》,装置、影像、声音,尺寸可变,2019
王璜生,《呼/吸之一》,纸本水墨,365x145cm,2019
王璜生,《呼/吸之三》,纸本水墨,198x180cm,2019
装置影像《呼/吸》将 “氧气瓶”作为生命急救手段的象征,交织着对生命消逝的感怀和对生存的希望。策展人顾铮评价王璜生的作品《呼/吸》:“生活中的一切似乎那么完备且足以应对一切所需,然而一切又都是那么脆弱,都有可能于瞬间崩溃。而由他敲打氧气瓶所传送出来的声音以及心跳、呼吸这一声音元素,则通过放大、扩音了的音响来提示包括坚韧与脆弱的生命的本来意义。而艺术家与氧气瓶这一充满紧张与不安的物件的周旋这个行为艺术本身,也把声与像的龟裂以一种个体行为弥合起来。”这一直逼人心的仪式性行为将危急的警示性讯号穿插在生命不息的意象里,无比切合当下危机时代的处境。
王璜生,《风之痕黑白001》,艺术微喷,70x46cm,2020
王璜生,《风之痕·飘07》,艺术微喷,63x36cm,2020
《风之痕》系列作品包括了拓印图像、动态影像、静态摄影以及声音等多种素材。艺术家尝试将绘画创作与多种艺术表现媒介及手法综合交叉运用,构成作品、视觉、心理、空间、时间等之间新的关系及多种新的可能性。对生命的感怀及关注是艺术家关心的主题,在此组作品中,随风飘动的长带沾染红色“血迹”,如招魂的旌幡般一路起伏地飘舞于荒野和空城,以其动荡的振幅与气味的扩散,在提示一种无法命名的危惧与恐怖。
王璜生,《谈话》,雕塑装置,2014年
《谈话》雕塑装置是用生活用品表现王璜生关于对于舒适与尖厉的思考,沙发能够传递“舒适”的感知意象,却又在此被塑造成冰冷的、坚硬的、灰暗的质感,透明的外壳让作品内里的尖利铁丝网显露无疑,在视觉上和感觉上形成强烈冲突。 “谈话”这一命名与作品意蕴相呼应,它是发生在日常中的普遍事件,但在特定的文化情境里,“谈话”就如“喝咖啡”一样具有特定而模糊的涵义。
王璜生,《白梦01》,艺术微喷,100x76cm,2020
王璜生,《白梦02》,艺术微喷,100x72cm,2020
装置及摄影作品《白梦》源自日常化事物,以来自于路边遗弃的床垫这一现成物,通过摄影对被王璜生所附着于这个现成物表面的绑带图像与床垫局部结构的再度组合(也是开发),获得了新的意象。床垫的意象与标题“白梦”交缠,从内至外地破除出多重意义——既是生活用品,也是梦想孵化装置。一面凝视自我与现实,一面召唤想象与思考,王璜生对生命以及现实危机的拷问作用于物像之上,演化出更深刻直接的面貌并与观者共享。
王璜生,《疫期日记:伤口与口罩》,纸本设色拓印,100x69cm,2020
王璜生,《疫期日记200204》,纸本设色拓印 ,69x48cm,2020
《疫期日记》系列集中呈现了王璜生疫情期间的感触与思考。面对汹涌而来的自然病毒与社会之病,艺术家深刻思考了关于艺术介入社会的作用,以艺术为工具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历史记录,同时将病毒肆虐期间自身情绪的波动反馈于作品中,表达在此特殊状态下对生命的抗争、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创伤、生命的珍惜的思考,将切实的生命体验作为创作资源。范迪安也评论:“王璜生的《疫情日记》是一个蕴含着关切与关注、混合了思考与感受的创作系列,他用综合的媒介和象征表现的语言述说了生命的存在与消逝,表现了哀挽、拯救与希冀的复杂意绪。”
王璜生,《箴象191216》,纸本水墨设色,249x249cm,2019
王璜生,《箴象191212》,纸本水墨设色,209x137cm,2019
王璜生,《箴象191218》,纸本水墨设色,209x137cm,2019
《箴象》系列是艺术家本人对当代世界所弥散的焦虑、不安、动荡等负面问题有感而发,因此亦找到新的角度和方式:采用“纱布”这一带有伤害和救赎双重深意的特殊媒材,再利用红色染料拓印。王璜生对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战争与准战争,冲突与准冲突;区域与全球、左派与右派、贫穷与疾病、经济与危机等等尖锐矛盾的复杂情绪,在《箴象》系列中材料、颜色、意义所交织出的冲突感下显得更为触动人心。
如策展人顾铮所说:“在图像泛滥的当下,王璜生不以简单的图像来讲述他对于当代现实的看法,而是以基于现实与自己的生命体验的物像来可视化由物所生成、所规定、所展现的生命日常与危机。”整体经济环境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极易沉溺和迷失在醉生梦死、表面富足的日常里,而王璜生立足于物像的作品语言作为对人类放肆行为的回击,恰恰要驱逐那些虽安稳却又如泡影般脆弱的幻想,激活观者已被麻痹、被腐败的生活理念与生命态度。
王璜生,《封口胶 1》,摄影,60×45cm,2018
王璜生从司空见惯的现成物,无论是氧气瓶、铁丝网、还是封口胶带或纱布绑带,来提示现代生活与文明的悖论,转换、强化其意象中的痛楚、不安与紧张,营造出生命生生不息却又时时危急的警讯意象。”这正是生命“呼吸”和“呼吸”日常的不息探讨。
此外,同名展览“王璜生:呼/吸”也将于8月15日至9月22日在德国哈根奥斯特豪斯美术馆展出,由奥斯特豪斯美术馆馆长Tayfun Belgin策展,展出大型装置《界》《缠2》以及影像、摄影作品《呼/吸》《风之痕》《线·构图·现实》等。
【关于艺术家】
王璜生
王璜生曾在国内外多家文化机构及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为英国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V&A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及中国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各大艺术机构收藏。获法国政府及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
关键字: 内容标签:摄影,装置,拓印,纸本水墨,顾铮,龙美术馆(西岸馆),王璜生,呼/吸,,现实,氧气瓶,美术馆摄影 装置 拓印 纸本水墨 顾铮 龙美术馆(西岸馆) 王璜生 呼/吸 现实 氧气瓶 美术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