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_你是否有很多问号?_摄影-王庆松--作品-现场-艺术中心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发布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2020年7月11日,当代唐人艺术中

Ktx83f6DztHLt6tsFCBCCuCuo1pBRbzpLomOycF0.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2020年7月11日,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北京双空间推出艺术家王庆松的重要大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展出艺术家1999至今二十余年创作的重要摄影、拍摄现场等作品二十余件。

KnVwr2gsYs0uu8e2JQQkwxEQiQNbKfWe93ZqwTPJ.pn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海报

展览的其中一张海报,值得玩味:

背景使用了王庆松最新创作的作品《问号》。花花绿绿的品牌广告Logo,搭配一行绿色的大字:“在希望的田野上”,背后打着一个巨大的问号。

这种形式与内容的组合,充满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美学”意味。

QEzqfy1W4RyF2SJmsnEAwvS5Hqki3mS7CtuhQ4Xu.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出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在第一空间呈现的正是展览主题同名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进入展厅,正对面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艺术家个人肖像,艺术家穿着白色衬衣,黑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神情庄严,这张照片特意选择在大北(专门负责国家领导人拍摄)的照相馆拍摄。

9idVItCv8jy9erDmb0Jw4sLobOrdZ4mHaaP2NoaH.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出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在这幅肖像前面,摆着上百张对这幅肖像的写生作品。它们是由普通的艺术考生,街头肖像画从业者,艺术爱好者,甚至完全不懂绘画的人组成的“写生团”,通过他们的手,让原有有些荒谬和严肃的艺术家肖像有了上百种变化,有些“大作”,看的人忍俊不禁,嘀笑皆非。

hf4TL5bOoYTndwnVbJPevAxc7PdhBeWRAEOxCmH5.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出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对于学习艺术的人而言,这样的场景再熟悉不过,考前班乌泱泱的考生,对着一个模特写生的场景被王庆松直接借用,但艺术家巧妙地将模特变成了自己——一位“盲流艺术家”,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一丝不苟的样子。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作品命名,似乎具有多重解读寓意。

w7MgUkSR46m4WIXXsQzwTUuYYi4C8ScZRkvz4fdI.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出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在王庆松的创作中,非常善于将不同的元素进行智慧的“挪用”,并加入了一种“搞笑”甚至“反讽”的后现代艺术的表现元素。

在其早期作品中,更多的是对传统的挪用。

LYiDoZLGrMO5N66rceSwsMx3lDsvuKN8qO5eApy5.jpg

《拿来千手系列之一》 180x110cm 1999年

vvMpxEjtTVpYustHLLuVp8MRXW2jUBssTZv9XzYY.jpg

“拿来观音系列”展出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第二空间

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最早的一件作品是1999年创作的“拿来千手系列”,借用了佛教艺术中千手观音打坐的姿态。艺术家本人扮演了千手观音的姿态,手中拿着各种消费品:最新的大哥大电话,美钞、VCD光盘、万宝路香烟······都是当时最时新的商品。

fwPAy355OF6B6ItzXM6IbApawjanww15qe4Yfhog.jpg

《老栗夜宴图》,C-print,30 × 240cm,2000

RLLFpDWLoKfU2vMjV3tbbLgCRviDOE4izWs31F4R.jpg

《老栗夜宴图》局部,C-print,30 × 240cm,2000

展出的另一件早期作品《老栗夜宴图》,创作于2000年。作品挪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并在其中加入了艺术家本人对于生活的具体感受。艺术家同样出现在画面中,只是他变成了围绕在主角“老栗”周围的小人物,似乎在窥探当代精英阶层的生活。

4pdfQJj6INGfn7bATys01C6Mwh5ZUc2SEoAQhozL.jpg

《过去、现在和将来》,C-print,175 × 800 cm, 2001

此次展出的另一批作品,王庆松成功地对“红色经典”进行了转换与挪用,比如《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这类作品中,艺术家更为强调艺术作品来表达集体记忆与当下现实的内在联系。

MiUyogt0u5cFf9SqGJ8UwjxHhoCWAA3z323r4bhX.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

在王庆松的创作中,题材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问题、房屋拆迁问题、消费问题以及各种异化现象,并对这些现象发出深层质疑。

但在他创作中一个较为核心的价值观是:强调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的联姻,因此,他称自己的作品为“纪实摄影”。通过他长达几十年的“纪实摄影”,形成了一部在中国土地上浓缩的鲜活历史

HWgNsp1VfZcwJiV9hhg7HrEPNBW6HN6lZljwrjQc.jpg

《跟我学》,C-print,120 × 300 cm,2003

SoaiaYpdoK3GTRayXGT4thrTe49n2vwIAra0Vqos.jpg

《跟他学》,C-print,120 × 300 cm,2010

mETLfg2t7cRrdZNsufZSADGHP4hVnLaD3IOKR3yp.jpg

《跟你学》,C-print,180 × 300 cm,2013

比如在此次展出的跨度十年的三部曲:《跟我学》、《跟他学》与《跟你学》,是对国内近些年来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

在《跟我学》中,“我”象征着混乱教学秩序的“教授”;《跟他学》中,“他”是由王庆松扮演的“书呆子”;《跟你学》中,“你”是由王庆松扮演的“老学生”,带着吊瓶依然坚持上课。显然,这几个都不是值得倡导学习的对象。作品借助夸张的手法,辛辣讽刺了一直在中国推行的“应试教育”对广大学生的异化。

P8UTNVi5TVhDsfvWAVMBB1xWstPzo9096D4zGWf5.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

YqBoZNEWcqgn6FtRj6poHGGRxafCG46sm3pp994a.jpg

《问它》展出现场

在2020年创作的最新的作品《问它》中,是对过去创作的一次总结。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广告和字符元素,延续了王庆松创作中最为核心的对象“消费主义景观”。作品以纪念碑般的体量,在展厅中央出现时,巨大的问号,揭示了艺术家20多年的作品中的一贯立场,在他每件作品中,提出的对世界的怀疑与疑问。

B7HQm01S3Anq5O7uBSKNFMj70TI31Y0dWphwGEKJ.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出现场

而展览同名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取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它描绘了那个年代的日新月异,未来的美好蓝图,也激励了艺术家王庆松的青年时代。在经历了40年的巨变之后,展览再次回视这一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是历史,是未来,也是一个全新截点的期许。

FCBk7ooSwmFObQIVTx0IxxM5PLVRZ4RJkZgOpdg1.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

艺术网对话王庆松

艺术网:此次展览是跨度二十年的一次呈现,其中早期的作品《老栗夜宴图》可以说是您的艺术摄影代表作。请问当时您为何想到创作以知识分子现代遭遇为主题的作品?您能具体讲讲当时创作的灵感吗?

VlyxmbfC0ES2K6l3HHifGs4lditf4rtmnpOo1iOl.jpg

《老栗夜宴图》局部,C-print,30 × 240cm,2000

王庆松:这件作品如果说灵感来源和具体的构思,其实花了很长的时间,9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在各个方面产生巨变的时代。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市场化、商业化在中国慢慢普及,它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打破了传统价值观,此时,出现的知识分子下海潮流就是一个变化。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人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许多的困惑。我大概在97、98年开始构思,到2000年完成了这件作品的拍摄。

nbhjL06aVReZkY5FjivxcFVzw5PA5xsHmN55rhQS.jpg

《老栗夜宴图》局部,C-print,30 × 240cm,2000

为什么想到借用《韩熙载夜宴图》,因为我喜欢将过去与现在进行并置。韩熙载身处南唐时期,一个混乱的年代,国家出现战争、分裂的局面;对比现在,东西方在文化、经济、商业等各种矛盾的碰撞。韩熙载是一个文官,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将两个时代的处境进行对比,让我选择了《韩熙载夜宴图》。

XW60dzxpxE2kaQE2Rcv8BZilmOebgGMa76LtXjjQ.jpg

《老栗夜宴图》局部,C-print,30 × 240cm,2000

艺术网:这件作品在呈现上是一次创新,当时是如何拍摄的,有没有遇到什么实际的困难?

王庆松:一般我在拍摄之前,我会做好方案,会画很详细的草图,到了现场搭景的时候,只会做减法。并且在搭景之前,相机的高度、构图等,都是我拿照相机先卡死的,所以在我的摄影作品里,摄影师并不重要,都是按照我的意愿来拍摄的。

gmqgKeQe3AMeaDSlLsVT6x4EefEDRCnxAaJrqxaA.jpg

《老栗夜宴图》局部,C-print,30 × 240cm,2000

这件作品的拍摄过程有些小意外。当时我请朋友帮忙,在拍摄最后第五段故事时,发现胶片装反了,只能重新拍。从此之后,我不再让别人装胶片。

q5MiCVvBMB5P7Iskc9SQaFXlQSoWfkseUQWKNudA.jpg

《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草图

艺术网:这次展览展出了跨度二十年的作品,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有体现,它们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不同的题材,您创作的灵感,一般是从何而来?

王庆松: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活。是现实提供给我各种样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自己是记者,我是用“纪实”的方式“记录”这个社会。

我从来不会说自己做的是艺术,包括跟朋友聊聊,也不会聊艺术、摄影,更多谈社会现状、实事,以及人的生活状态等等。

VNoQdP8SO7X124UIu452djBahsUI9De8RvkTfrBw.jpg

王庆松摄影作品纪录片

艺术网:从90年代末开始,您的摄影作品就已经脱离了传统摄影框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很多人认为您做的是“观念摄影”,但您一直坚持自己是“纪实摄影”,为什么?

王庆松:1996年,我放弃绘画,转而选择摄影,当时我决定要像记者一样,完整、彻底的去“记录”这个社会。甚至这些年来还想办各种记者证,是希望以一个记者的姿态去记录,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所以慢慢地,我只能选择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把现实变成方案完成拍摄,但内容都是与当今社会现实有关的。

虽然它们不是最直接的现实,但我一直强调的是一种记者的态度,并且带着一种个人的反思、怀疑、态度去“记录”。

bAKbY43aFH1K9FmhvdHLTWjy8UTqK4Jfo0pzTEJC.jpg

王庆松摄影作品纪录片

艺术网:您是最早使用数码相机尝试拍摄的艺术家之一,但是如今当人人都开始使用数码之后,您转而选择了胶片,您怎么看到摄影技术与您创作的关系?

王庆松:我认为,摄影技术是不重要的。它表达的是创作者的态度,人人都使用某种拍摄技术的时候,我则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当大家都谈跟新媒体结合,跨界的时候,我反而觉得做的纯粹一些更好。

在我看来,摄影有其记录的属性,如果更强调拍摄手法的话,可能偏离了摄影的本质。

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在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下,尤其是当疫情发生之后,没有人能看到明确的方向。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是我所关注的。所以在我的摄影作品中,形式或语言是不重要的。我认为在作品里,应该体现的是个人的情怀和责任感。

OWvPpFVZ7eJo4Z6VdVr1hCE2P7XLZs6zaBA7G4nJ.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

艺术网:据了解,这次展出的不少作品的全部版都已经售完,您也被媒体称之为“中国当代最贵摄影师”,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这会影响您的创作吗?

王庆松:我的作品都涉及庞大的现场和成本,所以作品价格往往会依据成本来定,成本高,价格就贵。但我创作的出发点考虑的不是最贵,或者最能卖钱这个点,我不太会去考虑所谓的市场因素,我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记者,价格对我而言是不重要的。

wKtFc2eVl4qbz0d2l9XS9BACkofATg8QF8pQnwBH.jpg

王庆松个展:“在希望的田野”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一空间

艺术网:这次展览的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同时,展出的另外一件新作《问它》,二者似乎产生了一种有趣的互文关系?

王庆松:这是一首我们从小就非常熟悉的歌曲,不知道现在年轻的朋友有没有听过。因为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不像西方人,有很强烈的信仰约束。所以对我们来说,希望很重要。但它其实打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因为在“希望”的指引下,我们会去向哪里,没有人知道。

2PhG48tE7F6grXxuCbit0Q4UB4by8xH5JUnb4YUB.jpg

艺术家王庆松

王庆松简介:1966年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96年开始以摄影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现今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作为亚洲摄影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王庆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启了摄影的另一种讲述方式:后现代的语法,大场景的摆拍,震撼的视觉,通俗易懂的大众美学和平民视角,其间混合了绘画、舞台、电影等多种语言。

王庆松的镜头记录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变革。他的作品集像是一本浓缩的历史,鲜活的画面,记载着现实和欲望的改变,希望和田野之间,永不谢幕的舞台剧。

CJCxI1AUeXjH94LgOeoi38uI0nllKxEl0VdlCuWl.png

王庆松: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0.7.11 - 8.26

策展人:崔灿灿

地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北京第一&第二空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摄影,王庆松,,作品,现场,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摄影 王庆松 作品 现场 艺术中心
下一篇:“发现未来之星”第六回:董瑾个展“纯粹的想象·虚拟”_董瑾--自己的-想象-幼年||上一篇:肖伟:推动中山美术事业繁荣发展是我的使命_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山美术馆馆长-肖伟--创作-美术-艺术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