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朱浩云:灵感的闪现_情感的宣泄——万福堂的绘画艺术_油画--作品-自画像-艺术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
 
我与油画家万福堂先生是在沪上收藏家、涨稻品牌和文化创始人张曙阳先生处认识的,初次相见,相谈甚欢,大有

我与油画家万福堂先生是在沪上收藏家、涨稻品牌和文化创始人张曙阳先生处认识的,初次相见,相谈甚欢,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万福堂先生给我第一印象就是一位极富个性的老顽童艺术家,光朗的头,幽默健谈,尤其是谈起绘画艺术,滔滔不绝,看得出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喜爱。之后,又多次欣赏他的画作,让我感慨万千。(图1—3)

GUg1uF0GIZSIma2SHydjKxfQUYGrHuZE6YdPsDS9.jpg

图1.万福堂先生

IrbUK0fHn1eeVsSWqVAHq88F0cbohUywLQEX3MeY.png

图2.万福堂2015年作《勤奋前进自画像》油画

o7IozbGiRXgxFfIxM7BkFJysYYoffg5JLm1DpZKy.jpg

图3.万福堂1981年作 《沈家门渔港》 油画

功力恰到好处 情感直到深处

万福堂1942年生于上海,1960年考入上海美专本科油画系,同班的有方世聪、魏景山、凌启宁、夏葆元等,毕业后从事高等美术教育工作,后又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专业油画创作,曾在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度赴法交流学习。

绘画主要受益于周碧初、吴大羽、俞云阶三位恩师。令他终身受益的是,他从俞云阶那里学到画石膏像、素描等西画的基本功;从周碧初这里学到印象派色彩技法,尤其是周如何调色、用色的技法,如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手法;而吴大羽的教学让他眼界大开,因为吴大羽的教学立意高,他是把学生当做艺术家来培养,他从不设置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条条框框,运用鼓励式和启发式的方法,特别强调自我感觉或直觉对于绘画的作用。

他曾说:画画基本功够用就行了,之后缺啥补啥。要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要用自己的手法来表现自己感觉,把自己的感受发挥到极致。这一经典画论一直伴随着万福堂的艺术创造。

万先生创作有个习惯,没有灵感不动笔,故他不是天天画画,灵感来了往往会拿起画笔一气呵成,把自己的丰富情感宣泄在画面上。

在万先生的作品中,他2015年作的《勤奋前进自画像》最感动人心。据万先生透露,周碧初老师早年为了激励他创作,特意为他题写了《勤奋前进》四个字,而他用这四个字作为自画像画名,既是对恩师的真情流露,更是他毕生不畏艰辛、追求艺术创造的真实写照。

说实在的,我看过很多自画像,也写过有关自画像的文章,但万先生的这幅自画像着实让我过目不忘,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幅画初看就是作者将自己画成了在烽火硝烟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细看你会发现作者寓意深刻,意境深远。画面背景画的是石膏像,预示着作者从画石膏像中走了出来,寓意要摆脱传统基本功的束缚,走向更自我的创作道路。正面的他赤膊光着上身,身背油画包,腰上插着油画刀,身上挂着一支支油画颜料,一手拿着冲锋枪式的油画笔,另一手拿着调色板,地上洒落的零散的油画颜料,画面的左侧是油画架和框,右侧角下放着油画笔筒。整个画面氛围让人感受到作者是用油画材料当做战士的武器,尤其是作者面部表情犹如战场上杀红了眼的勇士。要知道画这幅作品时作者已迈入古稀之年,可见他是要向世人表明:我不服老,我不服输 ,我还要勇往直前,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这种大无畏的神态,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魄。同时,这也是作者以自画像的特殊表现形式来向他的前辈恩师致敬。

所以,在我看来,作者此画苦心经营,构思独特,情感迸发,神形兼备,呼之欲出,意境深远,这样的扛鼎之作若是放在当代美术史层面来议论恐不为过。(图4—6)

tUroYWZjJ0gc5wml2ZLGQSMPSkETlQfxHFtXTRSl.jpg

图4.万福堂1987—1990年作《周碧初肖像》油画

m78TfE9lPg2Ux0MSr1WjkjLVmgeyx5MTb1alA4tl.jpg

图5.万福堂《睡莲》 油画

9L34oqzhy33ucSpSx3odrewhP8roZUIg7VPocrkK.jpg

图6.万福堂1973年作《古瓶与水仙》油画

注重对景写生 讲究艺术再现

万先生是一位很有想法、很有思想的艺术家,创作注重对景写生,善于写意提炼,把控人物场景,色彩协调丰富。在他的作品中, 1981年作 《沈家门渔港》布面油画是万先生风景人物油画的经典之作。

众所周知,沈家门渔港向以“渔港商城”、 “小上海”、“ 活水码头”之美誉著称,位於舟山本岛东南侧,面临东海,背靠青龙 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与挪威的卑尔根港、秘鲁的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汇集着各地的鲜活鱼、蟹、虾、贝、海水产品云集着来自各地的品鲜商客、游人,“尝海鲜、观海景、采海货”成为沈家门渔港的又一特色景观。

多少年来,很多艺术家都会将沈家门渔港纳入自己创作的题材。可以说,这是我所见到画家画舟山沈家门题材最精彩的作品,至今难以忘怀。

据万先生回忆,那天上午在一个六层楼上观赏沈家门渔港热闹非凡场景时,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按奈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立马拿出画笔对景创作。从画面上看,作者画得很放松,很写意,尽管尺幅不大,只有64×79厘米,但画面视角开阔,层次清晰,以小见大。近景是沈家门渔港川流不息的主干道,远景是渔船如织,桅杆林立。所画人物都是寥寥几笔,就能看出他是干什么的,有交易海鲜的,有旅游观光的,有小贩小摊的,有出海捕鱼归来的,有跑运输的,沈家门渔港各种各样人物都在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最出彩的当推一位穿着破烂衣服,头戴破草帽,手柱拐杖的背影乞丐,显示出万福堂先生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真实地表现了当时沈家门渔港人文风貌。如果说《沈家门渔港》画得很松,那么他的《周碧初肖像》则画得严谨细腻,这是他呕心沥血花了多年时间完成的力作,无论人物周围的画笔、调色板、画框、书柜、水仙花等摆设,还是人物着装颜色、坐姿、神态、采光,可谓精心布置,细致入微。作者画出了大艺术家的精、气、神,画出了作者对恩师情同父子的深厚情感。

据万先生说,此画完成后就一直挂在房中。《甪直幽情》和《睡莲》是作者借助中国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用西方印象派和中国写意手法结合,不仅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眷恋和幽幽情深,而且让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一种舒适感、朦胧感。尤其是《睡莲》与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的同名经典之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图7—8)

dcPSFiSYTAfT49s7gNO60eLE3Uf23oAukPZdopDs.jpg

图7.万福堂1982年作《甪直幽情》油画

akNfjJfyDFNwjVRkj9Kdmr93llyP4B7gSZ0b9g4u.jpg

图8.万福堂2005年作《画家夫人毛若英》

藏界青睐有加  作品值得关注

由于万福堂作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自然引发海内外文博机构、画廊及收藏者的关注。尽管万福堂从不以买画为生,但是喜好他作品的人大有人在,甚至遍布世界各地。

若细细分析,万福堂作品的收藏群体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被他真情实感的作品所打动、所感染的藏家。几十年来,他曾多次参加全国及上海各类油画大展,其中《断肢再植》《坐着的女人体》《雪景》《五个柠檬》等诸多作品为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收藏家及友人收藏,尤其是2005年上海艺博会上,他的大型毛泽东肖像《报春》被一藏家高价收藏,引发展会的轰动,这类藏家基本属于艺术消费群,他们看重的是万先生作品的内涵、色彩、技法及视觉艺术效果。

另一类收藏群体是艺术品投资者,他们看重的是万福堂的艺术实力和作品的市场潜力,特别是他作为建国后学院派画家,平生唯一爱好就是画画,尽管他已年近八旬,但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和艺术创作的积累,学养日趋深厚、技法日趋娴熟、情感日趋丰富,尤其对印象派色彩颇有心得和创造,并屡屡有佳作问世,加上他作品目前在拍卖场上的价位又不高,所以,在我看来,他的作品可谓欣赏投资两相宜,值得收藏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图9—10)

NFWyrsrdbvKm6tAIn43EhISuJ5JScFeNW8aLkKAh.jpg

图9.万福堂2020年作《美丽的眼睛,希望》 油画

SakumEfwqdP1INCvOFKqGDvrRuQD4wIoUquajbj3.jpg

图10.万福堂2004年作《女画家》油画

朱浩云2020年5月3日完成于海上五栖斎

  更多内容尽在[朱浩云专栏]

  朱浩云简介:

  朱浩云是艺术和收藏市场分析人士。1961年5月出生于杭州,浙江绍兴人,居住上海。笔名:好运、水天、一俊、晓波、正年等。现任民革中央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古玩业商会理事,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上海名家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上海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张大千研究会理事,四川张大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艺术网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2013年在《收藏》杂志举办收藏20周年庆典上荣获“耕耘力大奖”。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自画像,艺术,万福堂 油画作品 自画像 艺术 万福堂 油画
下一篇:杨天歌丨“佛系青年:冷漠与共”策展手记_歌德学院-策展--学院-雅思-我和||上一篇:蔡萌丨回归策展的本体:初论“创作策展”_民营美术馆-泽曼-策展技术-网红展--创作-艺术-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