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于洋:“抗疫”时期的创作与研究是新课题_艺术写作-艺术批评--写作-自己的-创作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灾难。面对这场

2020年1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神州大地,引发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性的灾难。面对这场牵动亿万人的瘟疫,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纷纷拿起画笔、打开电脑,力所能及地做出一丝行动,期待着疫情消散的那天到来。为此艺术网和艺术头条采访了诸多艺术界人士,让他们谈谈疫情期间关于艺术创作、策展、写作的思考。

下文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于洋关于艺术写作相关问题的采访。

WFBJOxnXhT9TWWeTHfRxN5PbbaKtaFP1MsEkJwzs.jp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于洋

艺术网:最近疫情期间在干嘛?

于洋:疫情期间,闭门伏案。自己的文案工作主要分为三块。一是梳理自己近些年来写作的文章和策划的展览,一直匆匆行路,一些过往所做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总结和记录,得到一段难得的空档时间可以补上。二是消化堆积成山的文债,推进手头的三本书稿的写作进程。三是尽己所能,回应时艰,同时也从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的角度,思考艺术家回应家国重大灾难、助力克艰的方式。

我认为“抗疫”关头的美术创作乃至文艺创作整体,仍然面临着在数量上“铺天盖地”之后,如何能在质量上“顶天立地”、在情态上“脚踏实地”的课题。作为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二月初我们策划组织了北京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的“抗疫”主题美术创作,得到很多青年美术家同仁的响应和支持,征集到了很多优秀的专题海报、标识、衍生品和主题书画作品,并推荐创作成果专题《美术助力“抗疫”——万众艺心 青力相助》在“中国美术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如下图:

naLFfQILWgmfF62A73IlgB7LKTN45eXXo8gZucrq.png

6fBWBPkzSpD1IDdCIQuojE2r9zNVQ9F4jfMv5DIe.png

《美术助力“抗疫”——万众艺心 青力相助》

艺术网:这段时间是不是更有利于艺术的写作,有什么思考?

于洋:在相对隔绝的状态下,当然有利于静下心来思考,特别是反思自身,省察过往来路。

一方面读书和冥思,是增进自己的最有效方式。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王阳明讲“知行合一”,都提示我们在一切践行中要时刻具有反思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是以平常心自处。因本身就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每个寒暑假都有这样一段时间静下来缓和一下节奏。但这个寒假无疑非常特殊,对于自身的研究工作谈不上“有利”与“不利”,与以往一样尽可能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艺术网:疫情来临,对于批评家们的写作和思考是否产生影响?

于洋:疫情仍然严峻,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写作暂可退居次位,尤其是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关注疫情和世事是每个人的自然选择。我想这时对于艺术研究者来说,只有两件事最为重要:一是反省,家国有难,没有人可以自外,体验所有悲伤、崇敬与感叹。二是蛰伏,像冬眠的动物期待春天来临。

相对而言,美术乃至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的比重和能量还是极其有限。事实上,“抗疫”时期的创作与研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课题,这是个特别任务,需要不断适应、试错和推进。正因如此,包容、正直和理性,也是这个特殊时期最为珍贵的禀赋。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写作,自己的,创作,于洋 艺术写作 艺术批评写作 自己的 创作 于洋 艺术写作 艺术批评
下一篇: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刘礼宾:对自己所秉持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多的反思_刘礼宾-艺术写作--礼宾-写作-业者||上一篇:疫情之下的批评写作|许晟:现在需要被传播的是常识,善意,和良知_艺术批评-许晟--写作-艺术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