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孙欣:修辞之纹_于瑜《作为生命的绢》《水的双关》的运思及话语逻辑_于瑜-工笔--艺术家-系列-北京

编辑:杨晓萌 来源:雅昌网
 
她的作品,为观者预留了足够宽绰的解读空间,观看主体与创作主体企图于中达成合谋,共同构筑作品的意义生成

她的作品,为观者预留了足够宽绰的解读空间,观看主体与创作主体企图于中达成合谋,共同构筑作品的意义生成。而所有意义的生成,都绕不开她的观念介质——“纹”。于瑜笔下的绢纹与水纹,源自可见的表象:物质痕迹甚或经典文本,它们的语义却并未停顿于此,而是共同朝向超越物质形态、经典文本的某种隐秘。这些经过了主观整合、重组的“纹”,既是观念得以承载的视觉符号,呈示出艺术家之于自然、生命、时代、世界的清醒审思;同时,极具线条品质之“纹”,铺就了艺术家在笔墨维度接续传统语汇的路径。

就资历论,于瑜的确不算资深。自中央美院毕业后,在我看来,她有两组较成系统的作品序列:一是《作为生命的绢》,一是《水的双关》,方法论都是观念先行,以工笔作为创作方式但并未局限在传统样式中,轻松上阵,充分显现出她的思维活性以及对于形式、材料的敏感;但就作品中投射的观念成熟度而言,她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略大于她的人生阅历和美学经验,这是最初引起我探究兴趣的方面。

UUAfXl4Ag5JKGKNVUVor7nNIckEgBrG3iTvMz9Kp.jpg

VJPMcFJPrAGm63ijoVrgsU0Uft9rkTUTLFEECxOH.jpg

《作为生命的绢—6》绢本设色 50*60cm 2018

sJ5KZziwWCkjTdTZrUakYNT8UrHsU7uA0SrwLSEH.jpg

dCkGQ8UAI9RwGN5zyAMr1x6heLlG4CaxScBsYfUu.jpg

《作为生命的绢—10》绢本设色 42*80cm  2019

《作为生命的绢》系列作品是于瑜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作为图像的绢,其逼肖的视觉观感几乎将人引入物质假象,尽管在实物丝绢的经线旁边,消失的纬线正以另一种形态——“蛾”,回到生命现场。这一折返,虚无之“蛾”意外显影,闭合的生命循环超越了时间、空间,既是艺术家虚设的生命过程对抗工业阻断的缩微样本,以自然生命的轮回达成之于人类文明暴力层面的揭示,同时,借助蚕的负隅顽抗最终取得虚拟胜利的隐喻,引发人类之于万物生命终极意义的深思。

HCSaKVHtnvQCx1wpgVx0ZTbuuvesUFE71mIyUN8c.jpg

tClCQDZtlo2fmQ9Xic26hu3scxtKsVfaadCdOhj7.jpg

那些被艺术家抽取的丝绢纬线,以刺绣工艺重新运针绣制,“蛾”的生命形态得以复现……虽然物质是可以量化的,抽取与添加看似同质等量、能量守恒,但遗憾的是,生命状态的复回只能在虚拟中完形。而构成视错觉的完整绢纹,不过是艺术家技术语言的显象。让我们回到一个更早的生命状态——绢的原点。绢丝源于蚕茧,蚕的生命看似是在纯净安全的茧内,而事实上,它不过是在做着短暂的化蝶迷梦而已,生命状态被人为的外力中断、抛弃几乎是必然结局,蚕的生命注定要为人类榨取蚕茧价值而牺牲。在这个过程当中,蛾是蚕永远无从抵达的生命阶段,自茧中获取的绢丝永久替代了蛾的出场,而不会有人在意这些自然生命消失的痕迹。没来得及变成蛾的蚕,被奉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美德至高点,成为千古传唱的对象,仿佛歌颂便是最大报偿。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代价便是被歌颂者永远无法获取自主生命的权力。这便是于瑜给出的第一维镜像:生命隐喻之“纹”。若细看,会发现第二维:笔墨拟物之“纹”。在这里,绘制的绢纹是实物丝绢的显象,似乎意在表明:这是你印象中的丝绢。第二维对于丝绢物质形态的笔墨还原,较之第一维迂回往复的生命逻辑更为鲜明、清晰,结合第一维极具反思性的人文视角而观,第二维细致和缓、形同修行的绘制方式无疑强化了第一维命运交响的精神张力。这一系列作品中,笔墨维度的绢与生命维度的绢正巧妙地在实物丝绢上生成镜像对语。同一界面、不同维度的绢,观者的“看”更倾向于哪一版本?物质还是精神、表象还是真实、生命还是寂灭……也或者,它们原本即为一体,叠加的多种可能才是图像言说的意义本身?

p3il6zQSRygsj0Mc86r14ypSm63cl90b93QbEYRI.jpg

uBpBDlWS3TaJ8GIKXHud4XI4XZyghRSyAFskgtpA.jpg

《作为生命的绢—10》绢本设色 42*80cm  2019

PajRPTDOVnIqxjpprExRpbATC3eaInzlIcmniSeM.jpg

m5Pr6xG2P8T6yOciKAFS3rIXV4Y0VAFCiLx6LDVM.jpg

《作为生命的绢—8》绢本设色 80*82cm  2019

V5GLGLDZHSucYiEvPRHGaK90QwFoe9kI1lZLNslT.jpg

LnBTpjeUAh21i5HpCgm693Jz6bXReP4FyyMk98XA.jpg

《作为生命的绢—7》绢本设色 50*60cm  2018

《作为生命的绢》系列作品中,二维空间中的线性绢纹与刺绣工艺有机结合,在循环往复的轮回链条中指向具有普遍性的生命母题,弥合出宇宙万物一体的意义;此时之“纹”叙述了生命陈迹的空幻与静寂,在增减的调节平衡中如临镜面、自我言说。而《水的双关》系列像是这一系列的平行线,三维空间中的线性水纹与剪裁制作结合,在切片截取的形式结构中虚拟出作为财富喻体的“水”的局部形态,显现出交织与断裂共生的意味。

上善若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之水,蕴藏着古代中国天人感应、人与自然合一的宇宙观,同时,因水流动无拘的灵性而成为财源的象征,如《荀子》云:“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汸汸如河海。”在这里,于瑜的“纹”重构了南宋马远《水图》中的运动节奏与动态,借助“分红”的创作手法形成局部相对独立与整体多向和谐的统一。水的终极命运是回到水中,即使瞬间恒久地停留于此……由此,不得不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如寄以及人类希冀永久占有财富的虚妄与荒谬。

sWSxqjb1ydCec56DNfPa5R7wRG41dAxchRtBQNPo.jpg

《水的双关-1》纸本设色、亚克力 132*68cm 2017

L4xdzDsGhwEoIre1zV2WSx0U4EDGvrGGTGoc3CwK.jpg

《水的双关-2》纸本设色、亚克力 80*82cm

tykn317nNdoXf27vN1WasZMK9jpghkQffJ3JpHc5.jpg

《水的双关-6》纸本设色、亚克力 50*45cm 2019

eCLY3ucQC93sOp3dF6owDswTgvIue7sk1gmChSiE.jpg

《水的双关》纸本设色、亚克力 50*65cm 2018

《水的双关》系列作品中,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审美形态跨时空相遇,沉郁厚朴的暖红是水的底色,艺术家沿着笔墨描绘的线性水纹方向进行剪影式切片,整体性的断裂强化了水流运行的瞬间性与偶然性,时间被凝结、提取出一个全新的精神样本。作为道具的水,尽管物质形态是海浪,但世界根本没有海浪这种物质,它的本质还是水,此时之水俨然成为是世界的表征,而非单纯再现物质形态甚或经典文本。由此,《水的双关》系列无疑打开了一种可能:艺术家自观察到感悟,再到与自身知识系统的对应,继而生成日常经验之外的奇异感图式、达成主体美学层面的初步建构。

与其说这是两个系列,不如说它们是艺术家同一思维阶段的两个面相。于瑜在工作室所展示的资料图片印证了我的猜测,这两个系列几乎同时从2014年开始运思,其间她做过多种实验,有大量的半成品、废品,真正画成是在2017年。对于她而言,想象中的实验远比实验的动作要多出许多,更多的废稿在头脑中。借助这两个系列作品,显而易见的是,她的作品在绘画性之外汲取了文学性以及哲学的思辨意味,正如当代文化语境中跨学科、跨形态的融汇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本质属性之外的“它性”催发了多向度的延展可能,极大程度上开拓了既定语法所预设的精神空间。

还有一个鲜明的点,那就是“她视角”。两个系列作品都有出离于笔墨形态的“纹”——刺绣、剪裁,工艺制作本身总让人联想到古代中国女性的闺阁生活,或许是幼时与银饰交集的情结使然,大学毕业后,她开始倾心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点翠、刺绣、银饰收藏。这些带有时代余温的旧物在时间的催化下生发出疏离,时间在销蚀一些物质的同时也赋予事物以新价值,比如经验之外的超越日常的性质;正是在往昔记忆与文化想象的交相感应中,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纹样与文本被艺术家的巧思激活,作出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回应。

关于知识与经验,于瑜认同精神经验大于生活经验。为此,她尽量使自己保持在敏锐与研读并行的创作状态中:对于有趣的知识角落,她勤于用笔记下以备整合思路,而对于生活中的珍贵细节,又倾向于在脑海中默写,无需记录式小稿,随时可以在创作中调取。但论及生活与艺术,总像是一对辩证法,一方面彼此促动、互为养分,一方面又此消彼长、难以兼顾。于瑜具备协调生活与艺术的潜质,这两个系列便是她的起点。

2019年5月4日于望京

  更多内容尽在[孙欣专栏]

  孙欣简介:

  孙欣,1982年生于山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美术评论家,策展人。先后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任今日美术馆《东方艺术·大家》杂志责编、《画刊》杂志“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栏目特约专访主笔、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推广中心展览策划团队成员、筑中美术馆首任执行馆长、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当代书画部负责人。现为“视觉之秘·艺术个案系列”丛书主编、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术交流部编辑兼书画院副秘书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中央财经大学39号艺术空间学术总监。著有艺术评论集《如面》(2015年,广西美术出版社),主编有“视觉之秘·艺术个案系列”丛书(田黎明卷,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于瑜简介:

1989年出生于青岛。

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7年至今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实验工笔方向。

参展经历:

2019

“ART021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  上海展览中心   上海

“JINGART艺览北京”   北京展览馆  北京

“Art成都——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  成都

“与古谋皮(第二回)——当代工笔联展” 美博艺术空间  北京

“精微•广大――中国当代工笔画名家精品展” 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

2018

“永生市Immortal City——常青藤计划2018年度展览” 滨海美术馆  天津

“2018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  关山月美术馆  深圳

“青衿计划2018——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正观美术馆  北京

“区间——当代水墨名家研究展”   威海美术馆   山东

2017

"水墨何为——水墨概念研究展"  宋庄美术馆  北京

“2017文化部艺术人才成果展”  炎黄艺术馆  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艺术家,系列,北京,中国画 于瑜 工笔艺术家 系列 北京 中国画 于瑜 工笔
下一篇:怎样欣赏写意画_写意画欣赏--精神-气韵-画法||上一篇:季涛:京城艺术品秋拍出现市场反弹景象_-拍卖行-万元-今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