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绘画对我来讲,已不是绘画”_——鲍蓓访谈_-时空-自然-艺术

编辑:张桂森 来源:库艺术
 
  库艺术=库:您的作品首先让人想到——痕迹。谈到痕迹,中国书法用笔中有“屋漏痕”——因其形凝重自然

  库艺术=库:您的作品首先让人想到——痕迹。谈到痕迹,中国书法用笔中有“屋漏痕”——因其形凝重自然,而被古人视为一种高级美学。对于痕迹,您如何看待和理解?

  鲍蓓=鲍:任何事情都是从这个点到那个点,中间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就是时空,所有时空都是有痕迹的。历史有历史的痕迹,个人有个人的痕迹。痕迹是一个人的生活坐标和心理状态,痕迹是时空造就的。

  我主要的创作语言是以版画为基础而叠加多种综合材料。版画只有黑白,这种语言方式是从写实中转换形式,更接近一种心灵表述,而不像写实绘画更注重视觉的真实。由于这种工作方式,我更注重对内心痕迹的表现,这也是我对时空痕迹的描述,这其实更接近中国传统绘画所讲的意境。

  痕迹是无形的,它又真实作用於生活。在我的作品中,每一块颜色、每一处痕迹都是随着创作时情绪的衍变自然出现的;亦或多年后随着对时空的不断理解以及人生观的改变,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痕迹状态。比如我曾经觉得一张当时画的不满意的作品,可能在两年后它又打动了我,这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传递了那个时空的痕迹感受,因此在创作每件作品时,我都顺着最真实的感受去做。

  库: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鲍:对于我来说,如何创造作品与什么方式生存是生命的两大支撑点,因为我们要表达,要向别人描述,要不断反思自己。艺术提升生存的意义,生存又给艺术带来了养料,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生活比艺术更值得我重视,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痕迹。有些人想忘却一些过去,但我从不,我放下过去但不忘记过去。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不会白做,它们造就了你的今天。失去了生活记忆的痕迹,就不可能创作出饱满的作品。

  生活在时空中发生着故事,它演绎着前进着推动生命,悲喜交集是生命的组合体。这个时间点过去之后就永远不再回来。这就像艺术家的作品,不仅仅是某一件打动了你,而是作品背后所包涵的艺术家整个人生状态触动了你。

  库:从另一方面来看,您作品的仍然是“现代”的——平面感、涂鸦、色块,这都是非常现代性的艺术语言。您是否有意借助东方的美学,来改造西方式的现代性审美?

  鲍:东西方文化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纽约生活的岁月中,饱受西方文化的熏染,我热爱西方文化。回国十几年,又饱览中国传统文化,它们已经与我合二为一。但我没有要刻意去借助东西方美学,只是真实去创作,自己的绘画语言自然会出现。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我明白中国文化天生与自己的基因相连,我接受石涛远比理解安迪沃霍更自在,而且东西方的文化不是对立的两端,它们在最高处是相通的。人到了一个年龄,在生活的时空中有过历练的人,会逐渐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库:您的作品不过分强调“人工”,而保留很多“自然”痕迹。您如何看待绘画过程中无意生成的痕迹,与艺术家的人工痕迹在绘画中的关系?

  鲍:偶发性是绘画中最有意思的地方,自然流露的东西更加生动和具有灵性。一个艺术家的才华,不是说笔笔皆是神来之笔,而是在面对画面取舍时,如何判断和抉择。取舍的过程,其实已是人工痕迹。

  库:您作品中线条或色块仿佛是信手涂抹的,这种“涂鸦式”的表达更为真实,它是一种“不是表达的表达”。您的艺术是否正是——您在当下真实一切的自然呈现?

  鲍:我比较注重当下,因为当下是最真实的,这种感受触手可及。但当下不能脱离过去,而未来则取决于当下的活法。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纠结的事,不要顺着自己所认为的得与失去做改变。我们应该明白对所有东西的来或去都应坦然接受、顺其自然。自然就是该发生就发生了,来来去去皆是自然,如同画面中的色彩与线条有自己的生命一样,它能表达的比我说出来的更充实。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个人从生活中提取的,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干净越好。就像作品中所呈现的一两根线条,它可能是千千万万的线条铺垫而来的。作为一个艺术家,通过时空来获取记忆及所要表达的东西,到最后都应是基于“简化”而来的“深刻”,所以我谈不了绘画——绘画对我来讲,已不是绘画。


关键字: 内容标签:时空,自然,艺术,时空 自然 艺术
下一篇:侯珊瑚自述_-组合-自己的-媒介||上一篇:珍惜与绘画之魂同在的时刻_-黑白-绘画-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