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股票对于票房的反应如此迅速,说明电影产业已经完全进入了资本市场运作,根据电影票房购买股票也可以成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的“贺岁档”投资宝典。股民和从业者该如何看待这场影市和股市的热恋?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应专家。
股民搭上“贺岁档”
对于一些搭不上实体经济企业投资之道的股民来说,根据电影票房选择哪几家率先上市的文化传媒公司股票,成为闲来无事让本金生利的好去处。参照票房购买股票,专业门槛又低,又很直观,已经不是玩笑。“光线股票你买了没?”可能会成为年尾股民们的又一句问候语。
据股市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11月29日,华谊兄弟出品的《一九四二》全面公映,首日票房2550万元,不及之前《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的首日票房,没有达到业界预期。资本市场对此做出了迅速反应,第二天,华谊兄弟的股票就跌停;第二周股市再度开盘,此时正值《一九四二》遭逆市上扬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继续压制之际,当天华谊兄弟股票继续下跌6.02%。下跌之势一直持续到由该公司参与投资的另一部影片《十二生肖》上映并获得4420万元的首日票房,股价才出现稳定态势。《十二生肖》上映的第二天,华谊兄弟股价逆势上涨2.02%。
与华谊兄弟股价形成对应的是《泰囧》投资方光线传媒的股价。该片2012年12月12日上映之后,获得近4000万元的首日票房;12月14日,有业内人士估计该片票房有望在当天跨过亿元门槛,光线传媒的股价应声而涨6.74%。此后业界对《泰囧》做出“破3亿元奔4亿元”的票房预测,光线传媒股价一路上扬,当《泰囧》票房一路令人跌破眼镜、突破6亿元大关奔向7亿元时,光线传媒的收盘价为29.35元,相比于12日收盘时的21.40元,上涨了37%。自《泰囧》上映以来,光线传媒股价创3个月以来新高,成为两市最牛的影视股。
据悉,《泰囧》拍摄制作费仅1400万元,两大主演片酬约500万元,宣传发行费用1000万元。据最新消息,截至2013年1月1日,《泰囧》票房正式突破10亿元,成为短期内难被逾越的国产影片票房冠军。而光线传媒公司在该片投资中占据了九成比例,该片也成为光线传媒赚得最盆满钵溢的一部作品。据光线传媒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报表显示,光线传媒实现净利润也仅1.36亿元,《泰囧》的优越表现足以使这个利润数字翻上好几番。
《泰囧》事件一出,引起的股市大震动出乎很多人意料。一些股民嗟吁感叹“没有赶上这趟儿”“反应不够灵敏”,也有人对中国稳定增量的票房市场和屡屡创新的票房纪录加以瞩目,矢志来年必要搭一搭顺风车。值此全民狂热,仅以一片定输赢,是否从业者和投资人都应冷静对之?
“一片定输赢”还将持续
对于一部影片成败影响一家上市公司市值的情况,尹鸿觉得很正常:“现在国内上市的传媒或影视公司,都只是在创业板上市,规模都很小,尤其都是内容制作型公司,任何核心业务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盈利。”他说,相比于实体经济企业,创业板传媒公司一年产值也就十几二十亿元,利润更小。以华谊兄弟布局来说,制作业就是其盈利大头,另一板块艺人经纪又严重依赖于内容产业。光线传媒在电视娱乐、发行上的空间一直没很大变量,一部《泰囧》横空出世,带来的利润甚至可能达到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
鉴于国内上市影视公司产业链均不健全,受制于政策和产业环境,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像时代华纳之类的大集团,所以依靠制作业核心业务增长获利的局面可能还会持续多年。“时代华纳一年卖座电影多达几十部,旗下有电影院线、电视网等,单片的成败不太可能影响公司市值。”
至于2012年造成的“票房=股价”现象,会否带来资本市场的不透明操作,连带产生操控票房等影响,尹鸿直言:“对中国股市,本应淡然处之。尤其是近年上市的版权型公司,连公司价值都尚处于无可借鉴参考的初级阶段。”他解释道,版权型公司不像久经股市的实体经济公司,一些初上市公司“溢价泡沫”乃至后面的“破发”等,背后都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价值评估标准。短期内,依赖内容制作板块的增值不会改变,票房也是短期内投资者判断的一个直观的依据。
关键字: 内容标签:热恋,票房,股市,买股票,靠谱吗热恋 票房 股市 买股票 靠谱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