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身处的分众时代,对文学批评而言,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分众是与大众相对而言的,分众时代与大众时代相对应,指的是公众的观念、思想各有各的不同,不再受总体舆论影响的时代。在所谓“分众时代”,接受者、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具有鲜明而高度的主动性、选择性、互动性。
分众必然带来文化上、社会心理上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或上世纪80年代相比,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形势和局面无疑要复杂得多。随着国民教育普及,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网络普及、文化传播提速,写作人群扩大,人们的文学鉴赏水准普遍提高,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普通读者参与文学生活与文学评判的热情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挑战批评家的热情有所增长,大家热切希望与评论家交流、对话,对批评家提出新的要求。而广大作家作为有专业素养的内行人,对批评家的艺术眼光、评判尺度、价值取向,同样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些作家对评论漠视、冷淡,甚至不信任、不在意,也在客观上对评论家形成了压力。学术界希望文学批评更具学术含量,在学术规范上能够重树新风,对学术建设有所推进,这些要求值得关注。而大众媒体作为社会舆论活跃的一端,也希望文学评论能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放大文学作为思想前沿的力量,因此,文学批评担负的任务、回应的关切增加,文学批评家不单面对作品、面对作家,还要更多地面对社会、面对需求日益提高、日益分化的公众,有着多重的精神焦虑是自然的。
我们身处一个节奏快速、竞争激烈以及讲人情、重情面的社会,社会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及文化氛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无孔不入,正如不少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文学批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情化、商业化、浮泛化等弊病,文学批评所出现的问题,实际上也很具体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问题。而从作协系统评论工作的层面看,队伍不齐、经费短缺、阵地不够以及手段缺乏等老大难问题,始终困扰着文学批评工作。但目前人们还不同意对文学理论批评过分怀疑或唱衰,实际上,我们不必过分担忧、焦虑和失望,因为文学批评基础尚好,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积累厚实、思维开放、关注文学创作、讲究学术品格的批评队伍,在开展文学批评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我们应该抱有充分的信心。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学批评,人心,真话,底线,直抵,梁鸿鹰文学批评 人心 真话 底线 直抵 梁鸿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