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国内地标建筑多是洋人造 本土设计师哪去了(2)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日报
 
“设计师缺少文化上的独立判断力”
按照有关规定,洋设计师的方案必须与一家中国建筑设计机构捆绑在一起才能实施,这给了国内设计师不少对比、学习的机会。
广州歌剧院中方设计团队负责人、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黄捷在与扎哈团队的合作中发现,“从创意上看,她们的创作思想很值得学习。她们对项目有一个更高的想法,用这个中心思想来构思项目。”卢向东理解,这种更高的想法,就是在面对矛盾时,能整合提炼出一个答案。“高明的建筑师用空间和建筑艺术来提供他的答案。好的创意,有一个总领的想法。这正是我们缺少的。”
“中国设计师缺乏文化上的独立判断力,因为我们一直觉得建筑是一个技术活。”曾跟随扎哈学习,如今成为“中国设计师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第一人”的北京MAD建筑事务所合伙人马岩松认为,设计师要像大艺术家一样,思考这个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建筑,它在城市中应该是一个什么姿态,比如说博物馆是开放的、平易的,还是让人崇拜和瞻仰的等等。
“你用什么设计软件?”一位西班牙设计师在上海为某著名建筑设计集团的同行作报告后,一位中国设计师这样问他。这个问题让西班牙设计师感到很茫然,他回答:“我不知道我用的是什么设计软件,我就是用手和脑。”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郑时龄说,现在,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年轻设计师只关注技术,忘记了要用脑子去思考,常常做得很花哨,追求形式美,却没有从更高的层面解决问题。
曾与外方合作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认为:“以往建筑设计注重专业技术需求,但现在建筑设计更关注精神需求,建筑设计已经从纯技术向文化创意转变了,这方面我们关注的不够。”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去了,地标,洋人,本土,设计师,建筑,国内去了 地标 洋人 本土 设计师 建筑 国内
下一篇:评委马悦然谈莫言获奖:对中国人的意外很意外||上一篇:抵制换不来文化繁荣 请相信中国文化的气度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