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满足大众
对建筑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各地大型公共建筑给予很多普通民众的感觉,无论它们出自本土还是外国设计师,都具有相似的审美特征,也就是偏西化、偏超现实的审美趣味。这样的审美趣味,与中国本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期待是有差距的。这或许就是一座新的建筑落成后往往受到许多普通民众讥讽的内在原因。
很多建筑设计师都承认,无论中外,真正吻合当地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又极具美感的建筑并不多。民族风格不是一个标签,找一些民族元素贴在建筑外表是不可以的。能设计出从内到外都很中国,又高于一般期待的当代建筑,需要大智慧。没有这种大智慧,退而求其次,便是追求自己的个性,把个性融入自己在世界各地的作品中去,就成了很多建筑设计师的选择。
建筑的美,需要设计者和观赏者共同接受才行。也有很多设计师抱怨,在国内,卖得最好的永远是新材料、新概念,财富新贵们以此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品位,这就迫使很多本来很有文化追求的设计师不得不就范。而理想的创作环境,恐怕还需要很多时日才能培养出来。
把民族建筑文化与世界趋势比较好地结合起来,需要建筑设计师从文化传承中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完成现代民族风格转变的。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李洋)
关键字: 内容标签:去了,地标,洋人,本土,设计师,建筑,国内去了 地标 洋人 本土 设计师 建筑 国内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