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三源的话不无道理,我也有同感。我去年在北京开全国作代会时,同组就有一个大牌编剧,他基本不到会,就是报个到,与大家见个面,大会不参加,小会讨论更不来,每天都躲在房间里突击剧本,只有吃饭时能见着他。据熟悉他的人说,他现在写一集电视剧的酬金是20万元,每集约1万字,一天时间即可完工,开几天会要耽误他少赚上百万元呢。
平心而论,编剧想多赚钱不是错,关键是要把剧本写好,要对得起那厚厚的人民币。遗憾的是,我们的不少编剧却辜负了大家的厚望和高额酬金,他们不深入生活,不考证文史知识,不采访调研,满足于住在宾馆里闭门造车,粗制滥造,瞎编乱写,不惜重复、抄袭,结果弄出一大堆既缺思想性又少艺术性的劣质剧本,雷人的语言,离奇的情节,不合常理的剧情,比比皆是,在此基础上拍出的自然是惨不忍睹的“烂剧”。毕竟,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不好,就等于先天不足,后天再怎么调理也无济于事。
日前落幕的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再次铩羽而归,颗粒无收,韩国导演金基德以《圣殇》捧得金狮奖。据介绍,《圣殇》之所以能获得金狮奖,是因为所有的评委都被其深深打动。金基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他创作时并不考虑票房或者得奖的问题,而是用“心”来写剧本,来拍电影。相较而言,我们的影视剧与获奖作品相比,主要差距就在这里,我们很少是用“心”来投入的,更信奉的是金钱、技术、表演、公关和各种“潜规则”。鲁迅先生谈到自己的写作时说过:“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以为快活。”同样,尼采也在《苏鲁支语录》中这样说过:“一切文学,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书。”那些不肯付出心血,一头钻进钱眼里的所谓“艺术家”,还想整出获奖惊艳的精品佳作,岂不是南辕北辙?那些乌七八糟的“烂剧”,不仅浪费社会大量金钱,耽误观众无数时间,宣扬低级趣味,久而久之,还会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的灵魂给予误导和愚弄,影响社会风气,其危害确实不可小觑。
“烂剧”的根在剧本,杜绝烂剧,当从编剧做起,这里需要精雕细刻的创作态度,更需要对观众负责的职业道德;需要艺术造诣,更需要艺术家的良知。
(陈鲁民)
关键字: 内容标签:钱眼,编剧,钻进,剧本,烂剧钱眼 编剧 钻进 剧本 烂剧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