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笔者翻阅有关材料发现,自秦汉至今,2000多年来,每逢七夕节,从官方到民间都会以不同形式举办各种各样的纪念庆典活动。2006年5月,七夕节更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但近年来,七夕的内涵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产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误读。尤其在年轻人中间,七夕成了中国情人节的代名词。年轻人在这时纷纷借助这个名号表达对异性的爱恋。殊不知,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非常荒唐的闹剧。
正如乌丙安在论坛上所说的,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是保护而非开发。如果连一些项目最基本的传统内涵和形式都搞不清,那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各种“产品”都是对非遗项目的破坏。
我们大可以把这些闹剧的源头归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学传统教育的不给力等。但是,我们不应忽略,从根本上来说,任何对七夕节等传统文化的误读,最关键的一点是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曾几何时,有无数人在日常工作时都抱着一个坚定信念:态度决定一切。在传统文化层面讲,笔者认为这句话仍然适用。如果我们端正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真地加以研究,那么,在理解其本真内涵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形式与内容的推广,或许就不会招来如此多的叹息与非议。
回头来看传统七夕节,笔者浅薄地认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企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已成为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重要节日。只要我们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吃透,其传承必然显得“道路通畅”且合情合理。
据媒体报道,今年七夕佳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邀集了国内著名专家和文化学者汇聚长安斗门,拜谒被当地群众奉为神灵的汉代牛郎织女石像,切身体验了民间纪念活动的盛况,也看到了当地群众受这种节庆活动的熏陶,家庭稳定,夫妻和睦的社会风尚。所以笔者认为,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不妨将每年的七夕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七夕莫“栖息”,好节好好过! (苏锐)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定为,法定节假日,国家,七夕节定为 法定节假日 国家 七夕节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