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中国美学重视写神,不重写实。写神,就是画心,反映事物的本质。文学作品中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可以在肤色(如他的脸都吓白了)、眉眼(如眉开眼笑、怒目而视)、嘴巴(如她恨恨地咬住了下嘴唇)上反映出来,从鼻子上则很难看出。可能因此使得作者很少关注所写人物的鼻子。
其二,不反映人物内心的波动,只单纯描写一个女性的外貌美的时候,鼻子也极少提到。比如,曹去晶《姑妄言》第十一回:“粉面红光衬,朱唇绛色匀。蛾眉横月小,蝉鬓叠云新。”又如,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回:“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袖中玉笋尖尖,裙下金莲窄窄。雅淡梳妆偏有韵,不施脂粉自多姿。”这可能与鼻子的颜色有关。眉毛、眼睛、嘴巴有自己另外的不同于脸部的颜色,而鼻子的颜色则与整个脸部融为一体。颜色心理学表明,与底色的颜色区分度越高越容易引起观看者的注意,反之则易被忽略。如果鼻子被涂上颜色就会变得很惹眼,往往成为被取笑的对象。比如,中国戏曲中的丑角在鼻子上涂块白粉,西方马戏团的小丑则是在鼻子上套个大的红鼻头。鲁迅在其文章中经常讽刺的人物的标志就有“红鼻子”、“白鼻子”。
其三,男子的外貌描写中提到鼻子的次数明显多于女子,表明人们更多关注男性的鼻子。比如,《野叟曝言》中,描写到“男壮士”的外貌时有三处提到鼻子:“一个铁面剑眉,一鼻孤悬如玉柱”(第十二回);“平颧瘦脸,短鼻轻眉”(第七十二回);“面如重枣,鼻似悬壶”(第七十三回),还有一处是写一位绅士的:“目注双泓,鼻准丰隆朝四岳”(第三十八回)而写到美女外貌时,提到鼻子的只有一处:“伏犀贯顶,琼瑶鼻直起天庭”(第七十一回)。又如,吕熊的《女仙外史》中,“男将士”的外貌描写有三处提到鼻子:“颐厚而丰,棱棱乎鼻如悬准”(第十六回);“鼻似波斯略小,颧如蒙古还高”(第十七回);“双孔鼻掀上,两轮耳反后”(第二十四回),女性的描写中则没提到鼻子。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学作品,缺失,外貌,描写,鼻子,古代,美女文学作品 缺失 外貌 描写 鼻子 古代 美女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