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期刊物上的作品我大多已经忘记,但这篇小说却斧凿刀刻般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1983年,我被抽调到县里一个机关废弃的大院里帮助看守犯人。我真想把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篇小说推荐给那些犯人,让他们好好看一看。我相信,作家流露在作品中的那种善的力量,一定能唤起他们的良知,远比教导员那一通做人的大道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好作品就是好作品,果然,那篇小说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小说奖。那几年的小说奖是最公正的,正因为公正,才显得神圣。
后来,我又读到了他的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这篇小说我每过几年都要读一次,是一篇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作品。我的感觉是:没有一个知青作家,能对土地和农民有过那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没有一位知青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那么发自内心地敬重像黄土一样质朴无华的老乡,和他们建立深厚而纯真的感情。在他眼里,那些在黄土地上日夜耕耘的老乡,没有愚昧和狡狯,有的只是纯朴和善良。是的,他把他的心,已经完全捧给了那块土地。以致于让我这个农村出身的作家,也不得不从他这些插队作品中,去重温那种久违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而让人惊讶的是,他插队只有短短的三四年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那片厚重的黄土地里。那年,他在《插队的故事》后记中这样写道:“向干燥贫脊的黄土要公粮,实在是不聪明,没远见。我们这些在那儿插过队的人都有这么个想法。国家可以十几年不向陕北要粮,甚至倒贴,把林造起来,后福无穷。黄河下游的人也就不必惶惶然担心黄水终有一日从天而泄了。”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多么富有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作家呵!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的文坛需要的正是这样有良知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作家!
史铁生先生虽然永远离开了大家,但却在他的作品中活着,在千千万万的读者中活着!
关键字: 内容标签:关怀,富有,人文,有良知,时代,史铁生关怀 富有 人文 有良知 时代 史铁生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