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拆真文物修假古董再造遗产,何必呢?
“请谨慎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在很多地方出现拆了真文物,修了假古董,再造遗产的现象。其实这又是何必呢?”全国政协委员吴江质问道。
“一些博物馆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损毁严重,尤其是‘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拆除式维修’等文化‘自残’事件屡有发生。”陈福今说,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问题2
产业化让文化遗产“异化”
“现在已有很多文化遗产进入国家保护名录,然而文化遗产一旦被发现、认定,就很容易陷入政绩化、产业化、同质化的怪圈。”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认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多种怪现状,即文化遗产申报与地方官员政绩挂钩的现象非常普遍。文化遗产被产业化,被“异化”变质。比如原本是手工制作的剪纸,为了赚钱变成用机器制作。此外,文化遗产在进入市场后,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失去了本身特色。“这都是对文化遗产的伤害,背离了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的初衷。”
问题3
文物鉴定混乱,拍卖行存在诚信问题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之一,其鉴定在近些年呈现一种混乱状态。全国政协委员余辉说,造成文物鉴定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家在鉴定真假后要评估价格,这影响了文物鉴定的公正性。此外,国家现在没有对文物鉴定机构和鉴定者进行资质认证,也容易造成文物鉴定的“乱中添乱”。
全国政协委员靳尚谊认为,中国的拍卖行也存在很严重的诚信问题。为了赚手续费,将很多不经鉴定的艺术作品,或把赝品鉴定为真迹就进行拍卖。拍卖行赚了钱,买家却吃了亏。
关键字: 内容标签:戏说,演义,文化遗产,少些,尊重,保护,工作,历史戏说 演义 文化遗产 少些 尊重 保护 工作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