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信仰危机不全是坏事 对信仰危机应顺其自然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晨报
 
敬畏是什么,这不好说。我想至少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追求获得什么,不论是精神上的安慰、还是信念的坚定。另外一种,大而化之,不是要获得什么,而是使人的行为有一个规范。
在现代社会,让行为有规范很重要,即便是在现代化成熟的西方国家,也需要信仰。法制再健全,也有漏洞可钻,而信仰所带来的规范则能弥补这一点。从这个层面讲,敬畏也是一种道德的共识,如果没有,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说,今天的中国社会真正缺的,可能正是敬畏。
中国在几十年的发展之后,物质方面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精神方面的建设还差得远。有人说今天的中国,国力空前强大,但不安全感也空前强大,正是因为精神空缺吧。
反过来说,金钱崇拜是不是信仰呢?如果一个人的信仰是追求金钱,那金钱到手后,信仰还在不在呢?所以我觉得,信仰和一个社会的物质环境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敬畏危机从何而来,我想是从现代化而来。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必然是对信仰的冲击,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只不过有的已经走过了,有的正在发生。中国就是正在发生的那一个,现代化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冲击正在显示着它的效果,原本的信仰、观念在动摇,不再坚定甚至已经消失。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断定。这是转型期的必然过程,也是现代化的代价,要建设现代社会,一定会冲击原本的敬畏。所以,我们应顺其自然,社会总是在进步、演化、成熟,舍弃旧的,产生新的。当然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是一个大管理小社会的国家,在西方,可能社会力量会承担这些任务,但在中国,社会力量薄弱,也许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张帆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关键字: 内容标签:信仰,危机,不全,顺其自然,坏事信仰 危机 不全 顺其自然 坏事
下一篇:震区变景区遭批仍成现实 民意难道球也不顶?||上一篇:文化学者岂可无耻? 余秋雨的悲剧是文化的悲哀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