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对龙年春晚的批评之中,《咬文嚼字》毫无疑问“咬”得是尺度最恰当,立场最最客观的一个。对央视而言,这些批评既无恶意又无攻击性,所以也能欣然接受。
从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到如今的众人皆知,《咬文嚼字》这只“语林啄木鸟”尽管一咬再咬,咬电视剧,咬春晚,咬名人,却没有遭受太多的非议,落下炒作的质疑,反而一路走红,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明明“咬”了别人,可别人却无话可说,这“咬”的艺术还真不是一般的高。以这次“咬”春晚为例,明明我们知道这是《咬文嚼字》在借春晚宣传自己,可看完人家头头是道、严格考证后的纠错分析,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责任。很显然,这样的“跟风”并不让人感到腻烦。由此笔者想到如今网上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质疑,有的捕风捉影,有的流于口水,有的论据不足,很少有像《咬文嚼字》这样做到如此严谨,滴水不漏。在批评的手法和批评的艺术上,《咬文嚼字》应该说树立了一个标杆。《咬文嚼字》“咬”春晚,这是一则完美的植入广告。在普及语言知识的同时,《咬文嚼字》也宣传了自己,可谓恰到好处。很显然,这样的批评方式是值得鼓励和大力提倡的。大胆质疑,条分缕析,小心求证,这才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批评态度。
(关东客)
关键字: 内容标签:咬文嚼字,春晚,尺度,最恰当,批评咬文嚼字 春晚 尺度 最恰当 批评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