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一向以野蛮着称,他们给予欧洲的恐惧每每使一个现代欧洲历史家战栗;然而野蛮是不能与崇高的信仰者的坚强毅力同日而语的,当苏武被匈奴王扔到地窖里的数天里,绝望、饥饿、寒冷会杀死任何一个心灰意冷的人,但却没有杀死苏武,匈奴人观察到苏武依然活着,感到神奇,这是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因为匈奴人虽然也有宗教的原始形式,然而他们还停留在混沌的迷信中,还没有将绝对存在者天道-上帝从他们的思维中明晰出来,而苏武的信仰中则有以普遍正义观念观照下的国家观念,这个观念又具体地表达为——汉帝的嘱托、妻儿的盼望。当苏武被流放到贝加尔湖牧羊的时候,世界历史的精神就凝结在苏武手持汉节牧羊的身影——人类此时此刻的崇高品格就表达在苏武遥望故国的神情中,他的形象之不同于一个以牧羊为生的牧人,在于他心灵中故国的观念,即使死在这荒芜人烟的地方,此心仍然属于汉国,这种“苦行”之不同于印度的苦行者乃在于并非执着于苦行本身,而是有更高的目的指引自己。所以当苏武后来返回长安,国人知道他那时刻面临死亡的十九年中所怀抱的坚定信心,无不为之感动;历代的文人写下诗词赞美他,而他北海牧羊的身影也就刻在民族魂魄的深刻记忆里。以笔者的经历而论,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讲述苏武的故事,而更令我惊奇的是父亲还会唱《苏武牧羊》的歌,当他临死的时候,我的母亲为他唱《苏武牧羊》,他竟然露出了笑容,而我的父亲只是一名乡村数学教师,苏武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影响可见一斑。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圣徒,文明中国 圣徒 文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推荐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