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由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大学委员会组织和筹备的“北大民进文化论坛”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等学者讨论了当今文化发展之道、中国文化如何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等问题。
文化复兴、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兴国……当这些词汇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话题时,究竟如何实现文化的真正繁荣,使得文化真正成为社会前进的动力,甚至于解决诸如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的契机?
文化自信最重要
拥有悠久的文化传承,但却在很长时间中缺少社会文化氛围的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文化繁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说,首先应该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重新树立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发掘出中国文化中优秀的部分。
黄会林说:“当代中国的文化正处在一个转折性的发展关头。一方面,以扩大物质生产、加快消费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可能无限延伸,忽视文化力量的社会将面临着‘精神缺钙’的危险。而在今天,文化艺术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也自然显现出来。物态、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文化,为心态层面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黄会林说:“全球化一方面带来所谓的文化趋同,但另一方面更加凸显了各自的差异性,并带来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独立和自觉是融入世界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费孝通曾经明确提出应该立足21世纪,加强文化自觉。因此,我们必须有自觉的文化发展思维和战略。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缺乏足够定力,模仿、照搬之风盛行,中国文化被歪曲、降格、肢解,存在着被通俗文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文化日益同化的危险。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
中国文化第三极
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在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化的格局也在重新形成。黄会林和她的同仁们提出了第三极的概念,即让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第三极。
黄会林说:“如果认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为世界文化之两极,则中国文化可称为世界文化之‘第三极’。此提法并非数字排序,并非居于欧美之后的第三种派生物,或者是吐纳之后新生成的文化。这是特别要强调的。第三极文化首先要在中国文化自身系统内部进一步梳理、总结、继承和发扬其最为突出、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成为中国文化自身范畴内的‘极’。其次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观照。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图景。所以说,这个第三极其实是并非相互隔绝、相互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
那么,究竟哪些东西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黄会林说:“它应该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于这些核心价值所生成和建构的民族精神。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的价值观;‘任重而道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和道义担当;‘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品格和道德追求;‘兼相爱,交相利’、‘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文追求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任何时代都适用的。”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文化,缺钙,当代,面临,精神,第三极,黄会林,应勇做中国文化 缺钙 当代 面临 精神 第三极 黄会林 应勇做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