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专家论孝:孝德文化的民间载体(3)

编辑:Jina 来源:中国艺术报
 
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孝德遗迹,就像一个个矗立在人民群众心头的道德指示牌,随时提示着上虞的后人遵从孝道、履行孝德。

  4.习俗和礼仪

  传统习俗是众多民间文化形式中最具教化作用的一种形式。在上虞的民间传统习俗中,有许多的内容与孝德相关。这些民间习俗,分散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但都在有效地发挥着传承孝德文化的作用。

  六十六块肉 上虞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当父母年纪到六十六岁时,要由已出嫁的女儿送六十六块肉来吃。这六十六块肉要切成小块,由女儿家里烧好后送到父母那里。由女儿端送到父母手上吃。丈母娘则由女婿端送到手上吃。盛肉的大碗或钵头除了盖上碗碟之外,还有再覆以红布以图吉利的。

  倘老人没有亲生女儿,则此角色常由干女儿和侄女们承担。民间相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父母今后的岁月就难保安康。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六十六块肉也越来越小、越来越瘦。但这个尊老敬老的传统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媳妇敬茶 在上虞丰惠、小越、皂湖、梁湖一带农村的一部分农户家里,还流传着一种过年习俗,那就是不管是不是新媳妇,只要公婆还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上,必须由儿媳妇烧好一碗早点,如藕茶、汤圆、桂圆或荔枝汤等,用双手捧到端坐在堂前的公婆面前,亲切地叫一声“爷爷娘娘请吃点心”,等他们吃完了,再将空碗收拾掉,以示敬老之意。

  此外,民间比较严格的称呼习惯,也让人们不断地强化尊老敬长的伦理道德观念,培养人们的孝德基础。
 

关键字: 内容标签:德文,载体,民间,专家德文 载体 民间 专家
下一篇:从“钱学森精神”中教育应汲取什么?||上一篇:文学奖怎样体现影响力?评:不提倡动辄"放眼全球"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