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王江宁在变法之初,说过“国之要者,理财为先,人才为本。”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理财为先”是被不折不扣执行的,至于“人才为本”无非是“用人唯党”的幌子罢了,面对这种情况,当时之人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有才不用用不才”。变法者只求“先”不求“本”其急功近利,可见一斑!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以利惠民,举国一致,开疆拓土,变法终成强国之基;北宋变法求利为先,敛财富官,天下攘攘、舍本逐末,变法犹如无本之木。由于缺乏社会支持度,其根基非常脆弱。由于赵宋统治者在变法过程中,片面追求“理财为先”,“笼地利,穷地宝,取利太甚”“上有其好,下必顺焉。”这直接导致了官府争利,士大夫言利,老百姓趋利。北宋变法反反复复,翻云覆雨六十年间,主流知识分子礼仪廉耻之心日趋淡薄,以讨巧取媚为荣,原有社会道德与是非标准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其说北宋在变法中丧失人心,还不如说在变法中搞乱人心,更为恰当!王安石变法给北宋社会带来的最大的弊端,也莫过如此。对此我们能否下这样一个结论呢:北宋最后的五十年,之所以没有在“经济”与“财政”上破产,这要得力于变法之功;北宋最后的五十年,之所以在“道德”与“政治”上破产,这是受害于变法之过!
如果,没有突然来临的“靖康之难”,那麽这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大国也许不会灭亡,但是一定会在物欲横流的陷阱中继续沉沦下去。或许一个王朝的式微,往往从“礼崩乐坏”开始!我想这句话应该是对“王安石变法”的最好的一种诠释。
往事越千年,萧瑟秋风,换了人间,昔时“功过是非”早已烟消云散。但是面对历史的这份积淀,今人的智慧不一定能超越先人。读罢青史,掩卷沉思,一声长叹,往日不可追,今日如一梦,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关键字: 内容标签:小议,变法,北宋,随笔小议 变法 北宋 随笔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