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我们今天还枉活的人来说也是历史。明代《山西通志·序》称:“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鉴”者“镜”也。封建衙门里往往都有一块精美的匾额,上书“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什么意思呢?用数学术语说,明镜高悬=以史为鉴。以史为鉴,换一个说法,就是今天做什么事的时候,都应当回忆前人过去走过的路;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可以避免走错路;用经济学家的话讲,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我们今天做的好一点,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高明多少,也未必是因为我们都正确,前人都错误,而是因为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我们看清楚了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贬低前人,借以提高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一人,一家,一国,一民族都有过去,都要学会以史为鉴(自己的经历、家史、国史、民族史),回忆是必须的;回忆是一种个人奋斗、治家、治国者的方法论。成功有艰辛的回忆;失败有痛苦的回忆。只有庸人不会回忆,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会活着,还要活着。今天是从昨天过来的,端庄矜持的大美女小时候也光着屁股满大街跑过。鲁迅告诫人们不要拿小时候的“含指头,光屁股”的照片做笑料,或者做讽刺的对象。“拖着现实的影子,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潜藏着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人;这个人不像自己,然而却又分明不是别人”(唐弢:《堕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都是这样。好像改变不了,也无法改变。
反省过去,检讨过去都是可以的;否定过去,等于打自己的耳光,是愚蠢的,可怜的;不是强大而是虚弱的表现。小时候读伊索的《农夫和蛇》和中国--晋人写的《东郭先生和狼》(《中山狼传》),异曲同工;后来我给研究生讲课的时候给他们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比较这二个故事之异同?没有人能够答的让我很满意。一般化的异同他们基本上都讲到了,有的还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一个最关键的共同点他们都没有讲到:即东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共识的。我把自己的创新认识告诉研究生:传统的教育都是批评农夫和东郭先生的,我认为应该批评蛇和狼。农夫和东郭先生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营救、关爱和珍惜,是应该提倡的。战场上你死我活,一旦投降成为俘虏,胜利者就不能再伤害他们,更不要说杀害,国际法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一个问题,要善于从多视角去分析、认识、思考,不能究其一点不计其余。这就是我教给研究生们的“渔”。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咏史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主流之一。古今中外整个诗坛也好,某一个具体的诗人也好,能够代表哪个时代或者哪个诗人的最高水平的作品主要是咏史诗!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我们坐在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流传了几十年;如果改成“听妈妈讲现在的事情”还会流传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蕴藏了说不完道不尽的兴衰成败,喜怒哀乐与反思遗恨!诗人以史为鉴的回忆,总能够爆发出深邃的思想火花,总能够调动我们无限或歌或泣的情绪!
一个出色的历史家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圣人;一个圣人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历史家,古今一也。我们可以说历史是过去的现在;我们不能够说历史与现在无关。现在是明天的历史,如果我们否定过去,后人同样会否定今天的我们。人类自己还有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呀!(xxttll88 中国网专家博客)
关键字: 内容标签:自己的,人人都,耳光,否定,等于,历史自己的 人人都 耳光 否定 等于 历史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