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我们需要培养君子的教育

编辑:秋痕 来源:光明日报
 
君子是个古老的概念,在周代就有“君子”一词。最初,君子就是贵族。孔子在封建制开始瓦解的时候,对君子一词的内涵进行了转换:一个人虽为平民,但只要具有德行者,即为君子。从此,人人皆可成君子,而成为君子就是中国人做人的理想。
孔子意义上的“君子”,较为接近于欧洲人所说的“绅士”。两者都强调美德和服务社会的实践性技艺。但相比于绅士,“君子”一词更加突出其读书、明理。因此,君子首先需要接受教育。
孔子及整个儒家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正是如何通过合理的教育,养成君子。孔子的伟大成就之一,就是创办了平民的君子养成机构:中国第一所大学,其性质类似于封建时代欧洲的大学,但孔子的目标是把平民弟子们培养成为君子。孔子之后,不论汉儒之在家授徒,还是宋儒之开办书院,也都是为了养成君子。
二十世纪初,这个传统陷入危机。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引入了现代大学制度。在欧洲,一直存在精英型中学、大学,即便到了现代,他们依然可以训练绅士。但中国引进大学制度,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目的。80年代之后,这种极端局面有所缓和。但实用主义精神已经深植于大学身体之中。现在,它有了一个新的表现形态,即商业化。
总而言之,如今中国的教育与儒家君子教育传统愈行愈远,大学教育日益粗鄙化,君子养成传统断裂。随着君子之凋零,中国社会治理状况也问题凸显。一些土豪劣绅甚至地痞流氓成了享有支配权的人物,政府官员的操守也呈现出下降趋势。此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是,君子教育的断裂,干系极大。
当下中国,应当重建君子养成体系,以培养一个兼具德行、技艺和智慧的精英群体。可以设想的途径有两个。第一,在大学中展开君子养成教育。第二,对传统书院形态进行创造性转化,开办现代书院。现代书院或许类似于美国的小型人文精英学院。它将延续传统书院教学相长的传统,学生通过阅读中西经典,参与校内外的公共活动,理解社会与文化,养成伦理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当然并不就是君子。君子需要在实践中成长。但这样的教育对于君子之养成,同样至关重要。而君子群体的形成与扩大,乃是中国社会形成健全秩序的基本前提。
别水/整理
●秋风(独立学者)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君子,培养,教育君子 培养 教育
下一篇:国画艺术需要传承创新||上一篇:大北京要留住“小传统”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