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化只是买卖,拆建都是生意?

编辑:秋痕 来源:深圳晚报
 
成都在2008年投资数千万建成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4月被拆除完毕。而对于为何投入巨资建设的工程仅仅三年并且还未使用就被拆除,当地政府称,他们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并表示拆除建筑政府并无损失。


    每个地方干这样的事情似乎都理直气壮,尽管浪费了大量的钱。但是花费的这几千万,在政府部门看来,并不算什么。因为大慈寺挨着春熙路(成都商业中心),所以拆了转手一卖,其实大赚一笔。花几千万建大慈寺这不算什么,卖地的收入要用十亿元作单位。


    当初,和文殊院、宽窄巷子的定位类似,大慈寺作为文化、文物复古的名义建设,也不过是为了所谓的效益。文化、文物不过是买卖,拆建都是生意,目的指向并无二致。可以说,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真的不再是一件和文化历史有关的事情,只是在进行资源的极端压榨。所以拆建大慈寺,在当地官员眼中都不算什么,而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体两面。


    在这个过程中,效益或许来了,资源和纳税人的钱是否被浪费,民意是否支持,都不是一些官员考虑的重点。文化、历史更是被遗弃,没人去真的保护它,在乎的只有收益,所以拆除新建的大慈寺在官方看来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换来的收益或许更多,至少暂时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嘴上的保护也好,过度开发也好,甚至干脆拆了搞地产生意也好,都可以——只要能赚钱就可以。


    赚钱本也无可厚非,但是走向极端的赚钱方式是有问题的。因为搞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没能换来预计中的收益,所以索性拆了搞更为直接的房地产,这是什么?这是在拿文化保护、开发做招牌,一味往钱里钻。其实,这不是哪个地方的问题,成都如此,透过新闻我们看到很多地方皆是如此。整个社会都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政府沉醉于经济发展,忘记市场中立、社会管理也是其主要职责。
在这个逻辑下,驳斥和批评,都是无效的。你可以说他短视、唯利是图,但官员管不了这么多,他的任期就这么短,他需要政绩、需要升迁。在现有的政绩指挥棒下,这是必然。如果政绩指挥棒不变,文化当然只是买卖,拆建都是一桩生意,这样的行为必然不会得到遏制。(李话语)

关键字: 内容标签:建都,生意,买卖,文化建都 生意 买卖 文化
下一篇:评:从“范郭之争”看,批评仅靠自律和良知不够||上一篇:北京青年报:腰封?要疯
分享到
您可能还喜欢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